同学聚会,人以类聚,群以话分。满嘴上层领导名字还不带姓的正在仕途,尽说些海外投资定制旅游的是商界人士,而为吃啥才健康咋能吃上放心食品的则属于工薪阶层。虽不乏戏谑,但入木三分。不过再细想,第三个话题前两个阶层不谈吗?也谈!只是在聚会上话题翻越、言语裸奔那也是一种露怯。回到家里,谁不关心自己锅里碗里的,毕竟那一口一口都关乎一家人的健康。从食物这个角度观察,其实异彩纷呈啊。
有一类人,属于四体不勤型,往往会选择直接从海外购买自认为放心的食品。从粮食到果蔬、牛奶,再到矿泉水、瓶装空气。另一类人,属于质疑+行动派:外国的东西就好吗?他们也是人,不是圣徒。疯牛肉、马牛肉(不是新物种,是以马充牛)不都是他们的创造吗?所以选择了自己动手健康在我。从苍山脚下新移民村到都市小区的边边角角,都有他们耕耘的身影。还有一类人,耕耘在虚拟空间,做健康食品的传道士。有篇文章说美国加州有位博主叫约旦·杨格,致力于传播饮食养生,天天晒自己的果蔬汁和酸奶,引来数十万粉丝追随。但一年后,一个粉丝在餐馆看到这个25岁的女孩在吃鸡肉沙拉。杨格终于承认,她已经陷入健康饮食强迫症,身体出现崩溃的迹象。言外之意,姐我再素食下去会死的!但有粉丝不干了:你这是对素食健康的不忠!真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命都没了,健康这个毛附到哪块皮上啊?
没错,粮食是大事。习大大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中。这是国家领导人的操心。想方设发海淘的,挥锄而起自己种地的,传播理念极端饮食的,是全体人民的各种操心。倒是我们农资行业人操的心,好像有些被淹没了。
我们操的心少吗?不少。从种到收,从育种到加工,从肥到药,从庄稼到土地。我们一直在操心,只是轻易被超越。为什么?因为农资行业大多数时候不处于传播的“终端”,谁会关心你麦子怎么长的草莓怎么管的?但现在不同了,数字传播将长长的产业链“观光化”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将企业和产业放在公众显微镜下。所以,农资行业现在要树立自己操心粮食、操心食物的高大形象。不用伪装,只需要转变观念,把自己操心、操作粮食和作物的工作如实展示出来就行了。这么专业枯燥,有人看吗?说到点上了!纯生产的农业工业进化出“观光农业”“观光工业”,是一次飞跃。既是赚钱的展示,又是互动中融入。从观光赚钱到引领社会,又是一次飞跃。200多年来,杜邦从一个炸得七荤八素的军工企业,演变为生产出尼龙、杀虫剂的领军企业,再到获得美国国家安全协会绿十字安全奖章、美国环保署绿色化学奖,既是内生成长的推动,又是外在传播的塑造。
不久前到昆明出差,在长水机场看到一本云天化出版的杂志,有农业、园艺种植肥料与技术的内容,更有贴近现代生活美学、品鉴云南美食的美艳文字。感觉云天化把天上云和地上人链接起了,这心操得,那叫一个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