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5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借势“一带一路” 搭建新的平台
中国东盟农资商会国际贸易委员会应运而生

《中国农资》记者 张 番 张高科

中国东盟农资商会第二届四次理事会在京召开。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在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记者从5月12日召开的中国东盟农资商会第二届四次理事会上获悉,中国东盟农资商会第一个专业性分支机构国际贸易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成员单位涵盖化肥、农药等多个农资品种领域,可谓全国农资行业中首个覆盖多品类农资领域、面向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贸易委员会。中泰农资农业经贸洽谈会同期举行,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与泰国农业合作社代表团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将为中泰两国在农业领域共建共享“一带一路”成果,搭建起新平台。

    放眼全球

    农资企业抱团出海

    理事会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副局长、中国东盟农资商会常务副会长龙文指出,随着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作为国内首个以“中国-东盟”冠名的国际性商会,顺应国家经济发展和行业形势变化的要求,筹备组建成立国际贸易委员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她指出:一方面,成立国际贸易委员会,加强农业农资领域经贸合作大有可为。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有65个,人口占世界的63%,经济总量占世界的29%,接近1/3,对外贸易总额占世界的35%。中国已经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已经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就农资领域来说,2016年,中国化肥出口总量下降21.5%,但出口到东盟国家的化肥却不减反增。在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居国民经济首位,化肥等农资产品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而我国农资产品生产技术和装备制造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用肥需求,还有一定数量出口国际市场,所以将中国先进的化肥、农药等生产技术装置、优质产品,与需求量大、运输距离近且海运费相对较低的东盟等“一带一路”国家匹配对接,将成为我国农资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龙文还介绍,成立国际贸易委员会,搭建国际经贸合作的专业化平台和通道,是中国农资行业的内在迫切需求。在产能过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农资企业必须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而走出国门、放眼全球,“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就成为农资企业发展的应有之义。但很多农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多为单打独斗,且面临政策、信息不对称、经营风险大等诸多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有一个让大家抱团出海、可以信赖的组织。商会国际贸易委员会由此应运而生。

    延伸农业

    东盟多领域发挥作用

    会上,商会成员代表对商会工作及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成立表示赞赏。中华合作时报社编委、中国农资传媒执行总编辑孙立新表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东盟农资商会移师北京,对行业发展非常有利。国务院批准、民政部登记的国际商会只有30家,农业相关的只有中国东盟农资商会1家。未来,希望国际贸易委员会成立后,商会将农资交流平台延伸至农业大平台,在农业领域做更多工作,吸引更多国际市场的企业,也可以使商会活动更加活跃。

    针对向东盟国家出口量增加的情况,以太天和(北京)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段长胜介绍:“公司对化肥的出口是从东南亚国家起步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化肥行业快速发展,出口量不断攀升,公司的出口市场延伸至印度、拉美、北美等,同时向东南亚的出口量下降。然而,在国内出口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们的销售半径在收缩,现在又回到了东盟的市场。”他表示,希望商会在农资产品出口方面,尤其是在东南亚市场,做好协调,让我们的出口做得更加扎实、稳定,希望大企业起到领头羊的作用,让各企业协同一致,在国内面临成本压力的情况下稳固东南亚市场。

    对于国家出口政策,不少代表提出希望政策更贴近市场。五洲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学江认为,政府应该将三元素肥料出口放开。“复合肥、掺混肥、有机无机等产品才能够真正地体现科技含量、品牌价值。三元素肥料出口放开,企业才能更好地享受‘一带一路’战略红利,很好地顺着渠道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销售领域。目前我国钾肥市场形势在发生变化,供应量逐步加大,在需求量减少的情况下,政府应该降低对钾元素的控制,放开三元素出口,同时有助于促进中国钾肥生产企业更好地发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