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5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中国农科院国家测土施肥中心实验室主任 白由路:
加大化肥创新力度 推进行业供给侧改革


    化肥的出现,破解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粮食增长和人口增长的双重矛盾关系,保证了人类增长所需的粮食保障。时至今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在追求粮食安全和绿色持续发展的愿景下,需要我们对化肥产业、肥料产品进行一个形势的分析,也需要进行更多的创新。

    新时期迎来新变化

    新时期,我国肥料行业面临的几个变化:一是供需关系的转变,由过去的计划供给,一“袋”难求到如今的产能、产量过剩;二是施肥目标的转变,我国的粮食调控线是人均400公斤,低于调控线则不能保证粮食供应充足,高于调控线则应注意对环境的危害以及供需关系的影响;三是施肥方式的转变,由过去化肥短缺时代适应肥料而调整种植结构和方式,到现在为适应种植结构和种植方式而开发化肥产品;最重要的是化肥对环境的副作用日益凸显,包括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还有我们现在最关心的PM2.5。通过观察发现在我国农田铵排放强度比较大的地方,也是PM2.5或者雾霾发生频率比较高的地方,可以确定这和化肥的挥发扩散有着一定关联。

    创新迎来改革新机遇

    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的提出,我国肥料行业步入调整上升期,应在产品创新和概念创新上应作出脚踏实地的转变:一是养分浓度的创新。提高肥料产品的养分浓度,降低副成分含量,肥料养分浓度提高,重金属含量就相应的减少了;二是养分配比的创新。应深入探讨大量元素与中量元素、微量元素的配比来满足各种不同作物所需的养分供给;三是养分形态的创新。以氮肥为例,养分形态有酰胺态、铵态、硝态、氰铵态等,等量养分的国内肥料能效较之进口肥料有所差距的原因就在于两者肥料养分形态之间的配比不同;四是肥料助剂的创新。现在肥料助剂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改善肥料理化形状,避免吸潮、结块的助剂,第二类是改善肥料养分转化的助剂,第三类是能够改善植物生长状况的,也被称为生物刺激剂等三类助剂的创新。

    同时,也应注重服务创新。例如从肥料产品中添加剂对作物适应性的影响、土壤适应性的区分以及副成份的适应性等问题。肥料企业更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尽量避免恶意概念炒作,为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应有贡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