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4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高成本导致尿素出口受困

□《中国农资》记者 焦自宣

    国内成本居高不下

    2016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改善煤炭生产经营秩序的通知》,要求引导煤炭企业减量生产。这一政策的颁布,导致煤炭价格飞速上涨,也导致氮肥行业成本激增。如今,成本问题俨然已经成为了尿素企业最为头疼的问题。

    “2017年,尿素原材料价格稳中有涨。”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力在2017年硫及化肥市场研讨会上表示,国家能源局“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公布的2017年煤炭出产能任务目标中指出,全年将关闭落后煤矿500处以上,退出产能5000万吨左右,这为煤炭价格的高位运行提供了保障;天然气方面,发改委通知要求全面放开化肥用气价格,也令化肥企业的气价优惠时代画上了句号;电价虽然稳中有跌势,但由于前两年电价涨幅过大,微幅下调并不能改变高成本现状。

    “政府或再次启动276个工作日或者类似限产计划。”CRU分析师赵磊认为。他表示,限产计划的实施有利于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对氮肥行业来说并非喜讯。“目前,我国尿素的生产成本在全球范围内来讲,基本处于中上游水平。高成本降低了我国尿素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国际尿素市场需求的减少,我国尿素的产能必将遭到淘汰。”

    出口艰难影响供需

    2016年,我国尿素出口量锐减,而今年我国尿素出口形势自年初至今也不甚理想,量减价低成为主基调。

    印度3月24日的尿素招标已经结标,4家公司共计26.5万吨中标。中国企业在此次招标中无一中标。此次印度招标价格为CFR220美元/吨,招标目标为70万吨,而3月24日仅有26.5万吨的招标,这一招标结果距印度预期目标相差甚远,这证明此价格并不能让贸易商满意。因此,印度的首轮招标并不成功,印度立即进行第二轮招标,而首轮招标中并未获得利好的国内尿素企业,在次轮招标中能否打开局面仍是未知。

    “2016年,我国尿素出口同比减少35.5%,今年出口形势仍不乐观。”高力表示。他认为,国内尿素成本过高是现在尿素出口面临的最大问题。“出口关税的取消为我国尿素出口提供了利好,但国际尿素成本与国内尿素成本悬殊过大,使得我国尿素竞争力严重不足。”

    关于国内的供需形势,高力也表示:“2017年尿素有效产能为7240吨,以85%产能利用率为准,预计今年尿素产能为6150吨;需求方面,预计今年农业需求为4000万吨,工业需求为1700万吨。以此测算来看,今年国内尚有450万吨的过剩产量可供出口,若中国的出口量能够达到450万吨,国内供需将基本平衡。”

    “高成本导致的尿素出口困难势必将进一步影响国内尿素市场供需平衡。”山西阳煤丰喜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闫炳宽说。他认为:“国际尿素价格低于国内尿素企业心理价格底线,使得尿素出口无利可图,国内企业不愿出口导致港口尿素回流,使得国内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国内尿素市场价格也将受国际尿素价格低位与供需情况影响再次下跌。”

    形成合力破局而出

    产能严重过剩、环保压力增加、上游成本高位运行、下游价格上涨乏力等各方面问题的集体涌现,使得化肥行业的矛盾日益凸显,也对行业的发展提出的新的挑战。如何在重重困境之中,奋勇发力谋求新的发展呢?

    加快去产能步伐。随着去产能的不断推进,产能过剩得以缓解,但并未彻底解决,更有大量“僵尸企业”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所以,去产能仍为行业首要任务。淘汰落后产能,发挥优势产能,形成资源的合理分配与高效利用,缓解供需矛盾,才能全面提升行业竞争力。

    加大创新力度。根据农业部规划,预计2017年玉米播种面积在2016年调减3000万亩的基础上再调减1000万亩。种植结构的调整,改变了农业对化肥的需求,行业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自我调整与产品创新,研发新型肥料,努力提高化肥利用率。

    技术“走出去”。行业不止是产品“走出去”,更要让技术“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在国外办厂,将国内产能转移,缓解国内产能过剩压力的同时,利用国际资源,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总体而言,氮肥行业像是化肥大行业的一个缩影,其所面临的问题也不仅仅只是氮肥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形成合力,不断地深化内部改革,优化自身结构,调整产品品种,提质增效,方能推进行业整体升级,逐步走出困境。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