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关注一些农村致富的信息,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农民夫妻利用淘宝、微信、微博等新型传播工具,把自己种植、养殖的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不但自己致富脱贫,还带领周边的群众一起致富。可是很多企业也在利用这些新型销售渠道、传播工具开发市场,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虽然社会对“互联网+”的热情有所减退,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有所收敛,但是不排除很多有心坚持的人利用互联网实现自己的创业梦。那么,为什么个人利用这些互联网工具可以改变自己命运,而那些有资金、有管理经验、有高级人才的企业却不能如愿呢?
记得有一个做蔬菜配送的网站,从蔬菜批发环节对接到消费者手中,开始做得有声有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业绩越来越差。那么另一边那些市场上的小菜贩也没有因为电商的发展,影响自己的生意,到是电子支付让他们减少了收假钱的机会。为什么公司做蔬菜配送业绩变化这么大,然而菜贩子生意依旧呢?
互联网对使用者是公平的,那些身在农村的人,把自己种植、养殖的情况,每天的心得及时通过这些渠道告诉消费者,不但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同情,产品生产过程也有消费者的监督和参与,所以我们是在用全部的精力为消费者服务,他们的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
《农民日报》曾报道,夫妻两个通过淘宝卖挂面,致富了;河北某地农民利用微店卖苹果,一年纯收入20万元以上;四川某书记利用手机拍摄腊梅绽放组图放在朋友圈,收入达到7万元;渭南某大学毕业生通过电商销售自家水果,找到一种新生活;东北某小伙通过博客记录农村和几条大狗的生活,每年卖水稻70多万元,卖奶酪、蜂蜜和鸡蛋30多万元;河南某大学生利用微博卖自家山药,还经常和一些营销大师互动,不但买了新车,还带媳妇儿国外旅游……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个人利用互联网成功的案例不能只当故事听,一定要思考,多总结。
互联网让信息传播更快、更透明了,这增加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互动,所以他们是在互联网的联系下融为一体。做事情有了身心的投入,消费者自然会为之买单。
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用心做一件事,总会成功。用不用新型技术手段不是关键,关键是如何取得消费者信任,用心交心,才有信任。个人PK企业,拼的是心放在了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