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2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7年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春季田管技术指导意见
因地因苗 从基础管理抓起


    当前,“立春”已过,天气回暖,正是加强麦田管理、构建合理群体的关键时期。今年冬小麦苗情、墒情总体较好,但偏旺和偏弱“两头苗”现象较为突出,遭遇早春低温冻害的威胁较大。要以“控旺促弱保壮,科学运筹肥水,防控病虫草害,突出防灾减灾”为技术路径,因地因苗搞好春季麦田管理,夯实夏粮丰收的基础。

    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陆续开始返青,部分地区进入起身期,是苗情差异最大、最复杂的地区。旱茬小麦苗情较好,但受去年播种期间连阴雨影响,稻茬麦播种偏晚,苗情是近几年最弱的一年;部分地区土壤偏湿,渍害较重。

    科学施肥,构建群体。施好壮蘖肥,促弱转壮。对基苗肥不足、群体偏小(亩茎蘖数小于30万)的田块,尤其是晚播弱小苗,可亩追施10-15公斤三元高效复合肥(N、P2O5、K2O各15%);对秸秆还田量大、苗情过弱的田块,亩加施5公斤尿素,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施好拔节肥,壮秆大穗。对群体适宜的一、二类苗麦田,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时追施拔节肥,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和三元高效复合肥10-15公斤;对群体过大,叶色未正常褪淡的麦田,适当推迟施用拔节肥,防止倒伏;对群体过小、茎蘖数不足的三类苗和脱肥变黄严重的麦田,适当提早施用拔节肥。

    清沟理墒,排水降渍。在早春,未开排水沟的麦田,要抓住晴天尽早开好麦田三沟,开沟泥土要均匀散开,避免损伤麦苗。已开沟的麦田,要及时疏通,保证排水畅通,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同时确保麦田外三沟畅通。

    防御冻害,及早补救。在小麦冻害发生后2-3天调查幼穗受冻程度,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的麦田及时追肥。一般茎蘖受冻死亡率10%-30%的麦田,亩追施尿素4-5公斤;超过30%的麦田,茎蘖受冻死亡率每增10个百分点,亩增施尿素2-3公斤,最高不超过15公斤。

    防病治虫,化学除草。重点加强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和锈病等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特别要在抽穗期和开花初期防治好赤霉病。各地要根据杂草种类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对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的麦田,应适时镇压控旺或化控防倒。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