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范蠡,曾经组建马队运货。为招揽生意,范蠡声称为庆祝开张,3个月内运货一律免费!不久,大商人姜子盾也派人前来。范蠡了解到姜子盾跟南北通路上的官员很熟,便答应了。此后,范蠡的马队便与姜子盾的商队同行,每次都安全运回货物。后来,姜子盾忍不住问:“可我不明白你靠什么养活马队。”范蠡笑了:“其实我每次都在北方买大量的良马补充在马队中,回到南方再卖掉一部分,如果没你的货物做保护伞,我怎能安全地做贩马生意呢?”原来范蠡帮姜子盾运货,也为自己贩马创造条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付出才能有回报,利他就是利己。要想把生意做好,就应该独辟蹊径,转变思维。
某肥料厂家,最近出台了一个新政策:免费为新建的蔬菜大棚安装滴灌设施,但要求安装滴灌的菜农使用本厂生产的肥料。面对厂家这种付出,菜农争先恐后地安装,当然也愿意接受厂家的肥料,并保证会按照厂家的指导,定时定量用肥。
一套滴灌设施投入在2000元左右,一个大棚一年究竟能用多少肥料,还是个未知数,厂家这不是在做赔本生意吗?厂领导告诉我们,对新建大棚免费安装滴灌厂家开始投入的确很大,但在给菜农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等于给厂家的产品铺设了销售管道。享受滴灌的菜农与厂家都有合同,只要肥料质量有保证,价格合适,应优先使用本厂的肥料。看起来,厂家的先期投入,如同做了一桩赔本生意,实际上这种付出,也是一种策略。
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对付出首先表现出抗拒。又有谁会想到,付出也是一种智慧,利他最终也是利己。
当下农资生意难做,厂家和经销商几乎是绞尽脑汁,想了所有该想的办法,可是,万变不离其宗,厂家都是为自己获利。做生意获取利润,甚至使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但这个利有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分,又双赢和单赢之差,有暴利和薄利之别。
试想,在短短的时间内,为什么菜农能接受这个厂家的肥料,就是因为厂家前期有了实实在在的投入和付出,让菜农真正看到了实惠。
这些年,也有不少厂家,为刺激农民的购买欲,接二连三出台了不少促销政策,为什么有些政策行不通或者起的作用不大,在我看来多数还是败在急功近利上。有好多政策披着送实惠的外衣,干着行骗的勾当。农民上当受骗可能一次,但是第二次、第三次也就长了见识,一旦他们看清了其中的猫腻,以后无论你再说什么,他们不可能再相信你了。要让农民切切实实地相信自己,厂家就应该提供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让农民不但眼前有利可图还要保证让长期受益。让农民得实惠,实际就是自己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