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7年1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种田需要哲学思想

□ 郭兆熊

    在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里,阴阳五行学说伴随了民族的成长。这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农家是不是也遵循这些哲学思想呢?

    在《吕氏春秋》曾引用了后稷农书的一部分,今天暂且不讨论这后稷农书是不是后稷写的,最起码它是战国时期对之前农业的总结,所以才被吕氏春秋收录。其中有章句: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劳,劳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急者欲缓,缓者欲急;湿者欲燥,燥者欲湿。上田弃亩,下田弃甽。大概意思可以理解为:耕作的大原则是,坚硬的土地要让它柔和些,柔和的土地要让它坚硬些;休闲土地要频种,频种的土地要休耕;贫瘠的土地要让它肥沃,肥沃的土地要使它贫瘠;坚实的土地要它疏松些,疏松的土地要让它坚实些;过湿的土地要让它干燥些,干燥的土地要让它湿润些。高处的土地,庄稼不能种在田垄上,低洼的田地不能把庄稼种在垄沟里。

    上面的句子里出现的都是一对一的概念。力和柔,息和劳,棘和肥,急和缓,湿和燥,上和下,亩和甽等。如果这些概念转换成阴阳的话,就是说,阴多就阳,阳多就阴,就是我们说的阴阳平衡。这和医家倡导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一脉相承。

    现在我们种地仍然遵循着阴阳平衡的哲学,由这一思想农业生产。比如,我们耕作的土壤质地属于黏土,我们就要加点沙土,或者有机肥,让它黏性下降,比重下降;例如土壤质地属于沙土,漏水漏肥,我们就需要加一些黏土,或者施用有机肥,让土壤团粒结构好一些。例如经过一年的耕作,土地坚硬了,我们就要在秋播前深耕土壤,如果土地太疏松了,就要在播种后镇压。冬天天气冷了不适合作物生长,那么我们就搭建大棚,帮助升高种植环境的温度,夏天温度太高了,就要用遮阳网,帮助降低大棚温度。

    再比如作物长势太快了,就要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控制长势,比如作物长势不好的时候,也要及时调控,让它长势旺一些。栽培上有起垄种植,如果在高处的旱田,起垄就未必有好的效果。

    几千年过去了,作物品种虽然增加了不少,但是它仍然是大自然的产物,仍然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所以我们种田基本原则没有变,就是保持阴阳平衡,得到应有的丰收。

    传统文化有农家。农家、医家、道家文化发展时间差不多,思想基础一样,弘扬传统文化,农家思想是重要力量。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