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6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技工技与贸工贸

小 波

    近日,联想集团和华为公司的两份年报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

    联想集团(0992.HK)2015年收入为449亿美元(约合2945.4亿元),净利润为负的1.28亿美元(约合8.4亿元),其2014年的净利润为8.29亿美元。2015年全球销售收入同比下降3%。

    华为公司年报显示,其全球销售收入3950亿元(约合608亿美元),净利润369亿元人民币(约合57亿美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7%,净利润同比增长33%。

    大家对二者的销售额没有什么兴趣,毕竟都是巨无霸,均为中国全球化企业的典型代表。华为作为全球的通讯巨头,让全世界的通讯对手感到害怕。联想曾经通过收购IBM的PC业务、与NEC成立合资公司挺进日本、从谷歌手中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等,一系列“大手笔”的动作引起世界瞩目。

    二者增长率和利润差距的天壤之别引起了大众的兴趣,大家都想挖掘其背后的原因。20多年前因为“贸工技与技工贸”之争离开联想的倪光南,在近期的一场论坛上说,近20年以来,联想通过引进仿制和大举并购取得了一定的领先,但是华为在科研上的投入却远远超过了联想。近10年,华为研发投入2400亿元,而联想仅为44亿美元。华为全球研发人员7.9万名,联想约为5000名。小波认为,华为后期的发展更注重科技研发,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这就是二者业绩差距的主要原因。

    20多年前,中关村的“技工贸与贸工技”之争,孰胜孰负,似乎也尘埃落定。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肥料企业的现状。纵观肥料流通企业,基本还是“贸工”的状态,谈不上技术,也谈不上服务。生产企业呢?基本上处于产业链“微笑曲线”的最底端,以生产加工为主,做前端科研的企业,可以说寥寥无几,做后端服务的企业,也只是动动嘴巴,因为基本没有一家生产企业能够做到细致入微的服务。

    有的朋友会反驳:“小波说的太绝对,毕竟通讯行业与肥料行业有着天壤之别。”是的,通讯行业与肥料行业确实不一样,但是事物的规律是一样的。贸易与加工,技术含量低,但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科研投入和服务投入,是个无底洞,看不见、摸不着,而且还容易被模仿。

    一位肥料生产企业老板曾经理直气壮地跟小波说,肥料企业的科研,就像在长江里拦坝扔砖头,根本建不起来三峡,要是投入几百万或者几千万,科研能有成效,能够走在同行的前边,我们愿意投。关键是,投入这么多,能一下子拦江成功,建起三峡大坝吗?这位老板的心情我也能理解,他想快速地一剑封喉、一招致胜,否则就不要在科研或者服务上浪费钱。

    遗憾的是,科研和服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蹴而就的事情,往往别人容易模仿,只有积累和沉淀下来的科研成果服务模式,才更有价值。

    那么,我们肥料企业做科研和服务的方向是什么?小波认为,对于肥料生产企业而言,在当下这个阶段,最有价值的科研应该是围绕某种作物积累试验示范数据,逐步形成作物品类战略,依靠在这个作物上的拳头产品,深入到这种作物的产业链上、下游。这里有一个常见的误区,那就是生产企业强化服务,认为服务好农民就能够利于不败之地。小波想奉劝一句:这是角色错位。厂家不要妄想服务到农户,你做不到。除非你是一个“收缩战略”的执行者,仅把精力放在非常有限的区域市场。

    对于流通企业而言,当下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是树立“渠道品牌”的战略意识。什么是“渠道品牌”?直白一点,就是让农民看着你的招牌去买肥料,而不是认着肥料厂家的商标去买肥料。靠什么打造“渠道品牌”?精准的农化服务、优化的产品结构和现代的营销方法。

    一位朋友问小波:“中字头”流通企业能否依靠这三个方法去做渠道品牌?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大动脉”不可能去实现毛细血管的功能。你的基因里,没有优质服务的元素(当下这个阶段)。“渠道品牌”战略更适合优秀的县级农资代理商。

    正如20多年前中关村的“贸工技和技工贸”之争一样,我们的肥料企业正处在这个关键的节点,谁能活下来,活得更好,就看这两三年的战略选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