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月儿慢慢升上了天空,一天天开始变圆了。中秋节快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感染了我,我想起小时候。
小时候家境不是很富裕,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清贫的日子如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味,所有的开支来源于父母亲从地里辛辛苦苦刨出来的粮食换来的。勤劳的母亲还在院子里喂养了十多只鸡,每逢中秋节的时候,母亲便会杀只鸡来庆祝节日。于是便会出现全家出动,围着院子捉鸡的场面。在一阵鸡飞狗跳后,被捉住的公鸡发出最后的哀鸣。母亲很熟练地一只手抓住鸡翅膀仰起鸡脖子,另一只手将刀用力地在鸡脖子上一割,然后一扔,我们便看到那只受伤的公鸡摇摇晃晃地走几步,便倒下了。母亲将鸡放在开水里烫一会开始拔毛。记忆里每一次杀鸡的任务非母亲莫属,父亲从来不杀鸡,他甚至连做饭的次数都很少。等到母亲把鸡里外全部洗干净,便剁成一块块的鸡肉放进锅里炒起来。出锅时母亲会将炒熟的鸡分成两份,一份没有辣椒的给我和哥哥吃,她和父亲吃有辣椒的。我看到他们的碗里几乎都是辣椒皮和鸡骨头,没有鸡肉。我便不解地问:“妈妈,你们为什么不吃鸡肉?”母亲笑了笑,“我们牙好,喜欢吃鸡骨头。”那时的我们信以为真。
吃完饭我和哥哥便急着出去找小伙伴一起看月亮,这时候父亲会端出一盘月饼让我们吃,我和哥哥都不喜欢吃。那时的月饼式样很少,只有冰糖馅和豆沙馅。不象现在的月饼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父亲就骗我们说不吃月饼看到的月亮不圆。我的心眼不及哥哥多,只好硬着头皮勉强吃下一个,那滋味比吃药还难受。哥哥才不信父亲,扭头就跑。回来告诉我他没吃月饼,看到的月亮也很圆。那个傻傻的童年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溜走了。
岁月如梭,如今儿子已是一名八年级的中学生,他的生活比我幸福。现在几乎家家户户也都如此,不用等到过节就有鸡肉吃,生活好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那段童年的时光尽管清贫,已经成为历史,却永远的留在记忆的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