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9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铺货接近尾声 磷复肥市场供需相对平衡

《中国农资》记者 崔海涛

    本期嘉宾: 

    衡水佳禾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强

    嘉宾观点:

    秋季后市会不会上涨很难预测,但是从一些影响市场的因素来看,这些因素并不利于后市上扬。首先,当前的化肥涨价,农民并不认可,如果价格涨得过高的话,农民肯定不接受,那么销售量就会下降。也就是说,后期用肥旺季的价格走向取决于经销商与农民的心理博弈。其次,秋季用肥季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东三省,用肥量并不大,且以磷、钾肥为主,氮肥用量很小。由于用量有限,秋季市场对整个化肥市场走向的影响力也相对较弱。再其次,本轮磷复肥涨价的根本原因是出口拉动造成的,但是窗口期结束后,所有二铵厂家都会集中向国内供货,届时供求关系又会改变。一旦供大于求,市场的价格有可能回落。

    出口拉动是磷复肥上涨主因

    面对当前的市场,衡水佳禾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强坦言,由于变化过快,很难把握。事实也正是如此。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磷复肥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与7月底相比,64%二铵的华北到站价每吨上涨了200元左右,达到2900-3000元/吨;而复合肥也有明显上涨,45%小麦用高磷的复合肥价格也有200-300元/吨的上涨,达到2000-2100元/吨。那么磷复肥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为何?

    王强分析认为,当前市场环境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产能过剩这个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市场竞争方式也没有大的变化,但是今年的出口市场向好,这是拉动化肥涨价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了解,今年的出口市场确实超出了业内人士的想象,不仅出口需求旺盛,而且出口价格也是一路上扬。在出口的拉动下,国内的二铵供应持续偏紧。王强告诉记者:“出口造成了货源供应不足,供应关系的变化造成了磷复肥的涨价。”

    市场库存量不大

    据王强介绍,当前市场上的磷复肥库存都不大。根据往年的经验,经销商的普遍心态是“买涨不买跌”,既然最近磷复肥价格上涨势头正劲,但是为何市场库存又不大呢?他对此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农资流通公司没有充足的二铵货源,从客观上讲没有大量备货的条件;另一方面,虽然货源偏紧拉动了国内价格的上涨,但是农资经营最终要以终端消费来确定进货量,而不是所谓的心态。他说:“经营的目的是为了盈利,不管是买涨抑或是买跌都是基于这一目的来进行的。那么从当前的市场环境看,华北地区的铺货已经接近尾声,同时当前市场的库存量已经可以满足秋季市场的需要,因此继续补仓的意义不大。”从根本上来说,终端需求有限、经销商经营谨慎导致市场库存量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磷复肥后市存在下行风险

    既然华北市场的磷复肥库存量与终端需求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那么后期市场价格会不会因为用肥旺季的到来而出现再次上涨呢?王强对此表示,秋季后市会不会上涨很难预测,但是从一些影响市场的因素来看,这些因素并不利于后市上扬。首先,当前的化肥涨价,农民并不认可,“如果价格涨得过高的话,农民肯定不接受,那么销售量就会下降。”也就是说,后期用肥旺季的价格走向取决于经销商与农民的心理博弈。其次,秋季用肥季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以及山东三省,用肥量并不大,且以磷、钾肥为主,氮肥用量很小。由于用量有限,秋季市场对整个化肥市场走向的影响力也相对较弱。再其次,王强认为本轮磷复肥涨价的根本原因是出口拉动造成的,但是窗口期结束后,所有二铵厂家都会集中向国内供货,届时供求关系又会改变。一旦供大于求,市场的价格有可能回落。从王强的分析来看,磷复肥的后市继续上涨的动力不足,甚或存在下行的风险。

    不管后市如何变化,对于农资流通企业的经营,王强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不管是代理商还是基层经销商,如果只是希望通过把控行情来盈利肯定是有问题的。农资企业最根本的落脚点还是踏踏实实做服务,只有这样才有生存的机会。”由此可见,当前农资企业的盈利模式正在发生改变,由于农资市场变化过快,单靠押宝行情变化的经营已经行不通,服务致胜或许才是生存之道。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