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的出现不仅让农产品整个市场产生出新的形势,同时给我们整个传统的物流营销业态带来新的冲击。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传统渠道与电商渠道的架构是不一样的,电子商务直接消费的群体基本上在20-40岁之间,他们接触的信息更迅速、更直接、对服务的要求更多。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开播五天以后,每天上淘宝搜索零食的人达到500万,节目播出后的一段时间,一共有2000多万人浏览过美食的页面。“松茸”那集播完之后,阿里巴巴“松茸”搜索量就比平时翻了大概60倍,每天节目播完后,搜索量都是平时的20-30倍。以上数据说明,从银幕到社交网络,最后再通过“淘宝”转化成购买力,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
谈到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感受,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对2001年他的美国之行记忆颇深。据他回忆,美国一农场主家里有三块电子屏幕,一个是天气预报,另两个是国际期货市场。这位美国农民种的豌豆1/3是提前1年卖掉的,1/3是即将种的时候卖掉的,还有1/3是留着最后通过期货卖出的。这个就是就是发达国家农产品的电商市场。袁岳认为农产品电商要分好类别,平台电商、网店电商的传播方式不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电商时代带来的一个最重要的改变——渠道和媒体一体化。 因为网店就是一个自媒体,它不仅仅有一般广告功能,还有讨论、推介、引流的重要功能,甚至可以结合微博、微信,网店效益是,有人去过了,感受不错就会持续去,还会评论把其他人带进来,而且会介绍熟悉的人去,一般来说使用体验者的口碑,传播价值是非常大的,网店也就变成了自媒体。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网购农产品的消费者来说是分不清产品门道的,绿色有机安全基本上是大众的统一需求。其实电商平台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成为消费的引导者。电商平台能够帮助消费者明白鄱阳湖鲫鱼和江苏鲫鱼是不一样的,吃这个牌子的香肠和别的牌子为什么不一样。这种由网络传播产生的影响力有时候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汽车之家不是电商,但靠其影响力在2013年11月11日卖了11亿元人民币的现车。
在袁岳看来,互联网本质是个传播平台,而且更具娱乐性。农产品电商传播就在于激起人们对它的兴趣,人们愿意尝试这个东西。日本人把金枪鱼切成36块,脖子底下那块最贵,是肚子底下那块肉的8倍的价钱,厨师会给消费者普及知识,每块肉长的不一样,然后把金枪鱼卖的特别贵,卖农产品的工夫不完全在农产品上。我们中国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并不能分清农产品的品类,这就是需要电商给网络消费人群普及知识、讲好故事,告诉客户该买什么。其实真正农产品电商的关键不是农民,不是农业生产,关键在农产品电商人才。现在服务业有基本特点,先有人才后有产业,人才规模多大,产业规模多大。
从电商看传播的角度,阿里巴巴集团组织与发展部高级专家余玲兵也认为,阿里巴巴从开始筹建淘宝一直用B2B、B2C的这种模式来做,产品品牌其实是企业跟消费者之间的一个关系,站在电商平台的角度来说,品牌还是卖家自己的事情,是用户搜集、选择心甘情愿的事情。电商只是提供一些资源和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链接。在淘宝上,每一个产品品牌都凝聚着商家的智慧,网店的实质是由老板或者老板娘通过服务产生的价值,近年来,淘宝店主逐步直接跟生产基地、合作社合作,再结合他们对互联网的理解,开始做定位、做包装、做细节、做互动。其实越来越多的情况是已经分不出所谓的线上品牌还是线下品牌,当电子商务与农产品有机会合在一起,经过O2O之后,只会变成有体验、有客户口碑的品牌,才是真正大家认可的品牌,到底线上还是线下,其实对所有消费者来说已经不是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