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德强:
产能过剩对市场的影响在今年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行业的困难可能会持续较长的时间,因为不管是消化富余产能还是进行产业升级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流通企业在设计自身发展的战略时,不能把当前的困难想象成一个临时性的、短期的困难。
在当前的行业环境中,中农控股的坚持平稳始终是第一位,包括业务的平稳、人才队伍的平稳、财务指标的平稳等。为了实现平稳运作,首先,我们在传统业务板块推行新型的厂商关系,实现联合发展,可以推动兼并重组也可以进行业务的合作。其次,注重差异化营销,推广差异化肥料。未来中国的施肥情况将是有机肥和无机肥寻找到合适的比例,因此新型肥料在农村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农资企业应该研究未来为农服务的方式。在农业产业链上有很多环节,农资流通企业更具备优势参与其中。
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党组副书记、监事会主任张永埔:
今年农资流通行业运行总体平稳,但是农资行业全局性的供大于求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流通企业在经营上面临着空前的困难。我认为农资流通企业应该在创新上下功夫:一,要在经营上创新,经营方式要推出新路子;二,要在品种上创新,始终依靠几个大品种已经不适应农民的需求,要让农民在施用上有一种新鲜感,农资流通企业应该在这方面进行努力;三,要在科技服务上创新,农资流通企业必须靠服务来降低成本、靠服务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浙江农资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李盛梁:
面对行业困境,我们主要抓经营能力的全面提升。一是服务能力的提升,要把我们真正变成综合服务商,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二是完善经营设施。我们今年加大了投入,增加了仓储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网络,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实现经营的多元化是浙江农资成功的经验之一,我们在农资产业之外探索拓展业务。例如我们正在筹建一个小额贷款公司,未来,这个公司的业务也会面向“三农”,未来我们的发展格局将会逐渐挺进金融服务领域。
淄博众得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永利:
山东淄博众得利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资和农产品产销、农技科研、农机植保、融资担保于一体的企业集团。未来,公司将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为契机,依托自有农业服务平台,建设“众得利”果蔬试验基地,并延伸农业产业链,建设生态农业综合体项目,同时联合全省乃至全国名优农产品农民中介组织、农业企业等,成立“农产品专业合作联合社”,开设名优农产品连锁超市,创新实施“农企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等,致力于打造农产品著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