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大部分农资流通商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困惑源于不知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合理转型。2013年3月21日,时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常务理事、农资局局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的杨建平在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四届三次理事会暨春耕市场形势分析会上指出:目前农资行业存在农资企业形势困难、农资人对行业发展困惑和农资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困难的“三困”。这样的形势下促使我们的农资企业需要果断“三转”,即转身做好农业服务、追求创新转型或是干脆撤资转行进入其他领域。他认为农资行业如果能在上游控制资源、中游控制网络、下游控制土地,企业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盈利。农资企业如何对自己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和战略定位是成败的关键。
在全农资行业来看,加速转型与产业链延伸早已出现。2012年华农农资连锁经营股份有限公司高调进军“国水”行业;湖北宜化集团在2012年成立大由良品食品有限公司,从事高端餐桌食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食品定制化服务。此前,相关转型和延伸普遍存在在生产企业中,流通行业内尚未掀起这样的热潮。但进入2013年后,农资行业形势急转直下,流通企业面临上游产能过剩和下游需求不足的包夹,产业转型终于在业内成为共识。
行业竞争催生营销之变,农资营销已经冲出比拼价格时代,贴近终端的深度营销受到重视,提高终端价值成为农资流通企业的短期盈利点。在创新农化服务方面,湖北农资集团结合本省的种植特点,建立了新型庄稼医院,引导农化服务再升级,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以服务带动营销、以服务加快发展的差异化经营道路。
2013年同样是安徽辉隆集团农资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的第一个年头。2012年底,安徽辉隆为发挥辉隆连锁的网络优势、品牌优势和人才优势,进一步深耕安徽省内市场,提升终端市场占有率,整合省内区域公司成立安徽辉隆集团农资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安徽辉隆认为,农资企业必须加快由经营服务型向服务经营型转变,由做行情向做模式转变,由做品种向做品牌转变的速度,才能进一步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
在农资产业链建设中,中农控股表现活跃,目前中农控股物流网络已成为农资流通的新平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正在从传统流通中剥离出来,成为了一个产业概念。中农控股抓住了物流建设的机遇期加速发展,面向农村合作经济,把基层网络与农化服务、延伸产业链并联到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流通模式。中农控股依靠中农品牌这一无形资产,推动自身贸易网络进入复合化时代,而中农的长期目标则是通过全方位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从农资产品供应商到农业集成服务商的转变。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鼓励承包土地流转,受此推动,农资企业进入农产品领域迈入高峰期。目前不少传统的农资企业开始进入农产品领域,通过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黑龙江北大荒集团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根据生态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壤状况、种植品种制定农业生产各环节所需农业投入品方案,建设配套的物流设施,降低采购、流通、物流成本,控制农产品生产的中间环节,一方面确保了农产品的安全,另一方面也使自身获得了长足发展。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对流通手段进行创新与变革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农资流通产业创新的一个新变化是农资流通电子商务概念的落地。2013年中国农资电子商务发展高层论坛于2013年4月13日在上海举行,现代电子商务与传统农资流通的结合引发了行业热议。上海市农资公司于2009年开始筹备上农网,力争将其打造为打通农业上下游产业链的第三方线上到线下电子商务平台,多位农资流通界专家认为:农资电商平台的发展将会为农资流通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综合来看,2013年的农资流通行业是在挫折中前进,在逆境中求存,农资企业的发展模式在转型、经营业态在进步。目前国内流通企业规模呈金字塔形,企业规模扩张更趋理性、企业资本运营能力处于良性区间 、农化服务成为经销商标准配置,农资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整个流通行业都开始积极参与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行业发展平稳,企业加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