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随着草甘膦(双甘膦)企业环保核查的进行,行业内将再进行一次洗牌,草甘膦行业供给端的话语权将进一步向大企业倾斜。
《“十二五”农药工业发展专项规划》也明确指出,要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组建大型农药企业集团,推动形成具有特色的大规模、多品种的农药生产企业集团,培育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现在过关的都是大企业。”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依照现行规定,未能通过环评者将失去一系列发展机会,不仅仅是出口资质,扩大产能、上市等都将遇阻。“这意味着如果环保核查不达标,草甘膦企业根本不可能得到发展。”四川一位草甘膦企业负责人说:“不发展的结果,对于小企业来讲,意味着被列入国家淘汰类项目名单之中。”
对于产能小的草甘膦生产企业,此次环保核查或许意味着“灭顶之灾”。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小企业唯一的竞争优势就是价格,如果按照国家要求开展环保工作,那么在环保上的投入会超出小企业的承受能力,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也会随之消失。相反,如果环保核查落到实处,那么,不达标的草甘膦生产企业停产将减少国内企业的总产能,对大型草甘膦生产企业将是一个利好。”但是,江苏某大型草甘膦生产企业参会人士则认为,环保核查的效果到底如何,还要等相关执行标准出来以后才知道。
由于行业内涉足的上市企业较多,一些证券、投资机构纷纷聚焦我国草甘膦行业的发展的一举一动。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行业研究员杨敏表示,环保政策的出台对于草甘膦行业龙头企业来说是重大的利好消息,但短期内政策并不能对行业造成太大影响,特别是对部分中小草甘膦企业来说,目前是赚一天钱是一天。“从长期来看,草甘膦环保核查政策对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规范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杨敏说。卓创咨询农药行业分析师王立晨认为,尽管核查通知对业内震动极大,但相对于其他行业开展的环保核查而言,此次对草甘膦行业环保核查措施显得较为温和。这也是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大企业整合兼并小企业的一个反应,缺少资金及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在环保核查的压力下,与大企业兼并整合的步伐或将加快,不久的将来我国的草甘膦或将结束目前的“群雄逐鹿”的局面。王立晨说:“在环保核查持续的情况下,中小企业退出,大型企业不断扩张兼并将成为趋势,后期缺少中小企业‘搅局’,大企业的议价能力确实能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