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3年8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将利润让给国外,污染留给了国内
纠结的草甘膦:长痛不如短痛

湖南省农药工业协会秘书长 汪建沃

    众所周知,草甘膦是我国农药出口的第一大品牌,占农药出口量的20%以上,尤其是今年上半年草甘膦出口价增量涨,占同期农药出口量的38%以上。业内不少人士“谈草色舞”。

    但是,“乐极生悲”,自5月27日环保核查通知下发后,业内就讨论不断,并认为其是迄今为止最严厉的一次核查。自草甘膦(双甘膦)环保核查行动开始以来,国内几家草甘膦龙头企业相继陷入“排污门”事件,纷纷“躺着也中弹”,整个行业气氛紧张,“谈草色变”,哀声一片。笔者以为:对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进行严格的环保核查势在必行,但核查只是手段,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愿景是促进行业持续和健康发展、理性和良性前进。

    环保核查之前,由于我国草甘膦生产企业众多,规模大小不一,管理参差不齐,企业间恶性竞争严重,加之草甘膦对外依存度高,草甘膦原药出口量大、价格低,制剂出口较少,巨大的出口量并未给国内草甘膦生产企业带来理想的利润,因此出现了“将利润让给国外,将污染留给国内”的尴尬局面。以牺牲巨大的环保利益换取微乎其微的经济效益,这种“损己利人”的异常发展,理应急刹车。

    草甘膦并非第一个环保核查对象,之前也有一些行业被核查且绩效显著。柠檬酸、稀土行业实施环保核查的经验告诉我们:通过严格的环保核查,企业的环保自律意识得到加强,行业环保水平得到提高,行业集中度得到提升,业绩得到快速增长。因此对草甘膦行业的环保核查未来成果可期,此举不是业界少数人认为的“糟得很”,而是“好得很”。因此,虽然是自愿参加,相关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参加。

    环保核查之前,由于各地的环保要求不一,各企业的环保投入不一、治理水平不一,尤其是环保投入与治理的不均衡在一些地方助长了偷排、乱排等污染环境的行为,抹黑和败坏了整个行业形象。这种不公平竞争,导致行业隐患重重。正是由于草甘膦行业问题突出,有必要将一部分中小企业驱逐出草甘膦行业,提升国内草甘膦企业的对外话语权和竞争力,从而保证整个行业向好发展,“环保是最大的问题,也是唯一的出路”。对草甘膦行业实施严格的环保核查,并不是要整垮这个行业,而是要整活这个行业。此次环保核查强调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和持续改进,重在整改。通过环保核查,敦促企业强化环保自律意识、加强环保治理措施、实施清洁化和无公害生产,对规范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谁也没料到,草甘膦行业环保核查大棒落下,最先倒地的却是龙头企业。业界担忧的此次环保核查是“抓小放大”、不攻自破。但这次大幕刚刚拉开的核查行动再一次证明: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业界也有人担心这次核查行动“雷声大雨点小”。但此次伴随通知下达的草甘膦环保核查指南明确将“母液是否被违规用于配置草甘膦水剂”作为核查内容。指南中将磷元素综合利用率和氯化钠回收率作为核查指标之一,并进行量化,抓住了草甘膦清洁生产和环境治理的关键,致力于解决草甘膦母液治理。此举有利于草甘膦母液治理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环保核查行动,草甘膦的市场价格一定会理性定位,维持在合理的价位,不会出现“过山车”现象。通过环保核查,一些有社会责任心并持续进行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不断优化草甘膦废水和母液综合治理技术的环保达标企业将得到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扶持,从而优先受益,此举利国利企利民。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