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7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主持人:中国农资传媒记者  吴 江

    访谈嘉宾:

    四川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王 勇

    山东红日阿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卢俊华

    青岛智和智拓品牌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福平

    点评嘉宾: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王 建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 积淀形成

    王勇谈道:“四川农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责任、创新、激情、阳光。这是四川农资的企业精神。责任就是一种使命、一种担当。50多年来,我们把服务‘三农’、为农服务作为公司的社会责任、历史责任和个人责任,并进行了有效地结合。所谓创新就是一种精神、一种行动和一种自我活力。比如说我们在过去的管理流程上,增加了新的科学概念。而激情,实际就是一种新的状态,通过激发员工内在活力,创造了企业光芒四射的活力。因为四川农资是个老企业,活力欠佳是老企业的通病,我们注入活力元素、内部激励机制、改变经营模式,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和内在动力。阳光,是鼓励职工的一种正能量,我们做到企业公平、公开、透明合理竞争的环境,建立合理的游戏规则,以一种正能量去激发员工更努力地工作,创造出超人的业绩。”

    卢俊华表示,中俄两国的文化差异成就了红日阿康的发展。俄罗斯的管理和中国的管理之间存在差异,包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都不一样,俄罗斯人对待事情十分严谨,因此我们之间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而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耐心交流,加强文化上沟通,要不断交流,达成共识,红日阿康也在俄罗斯严谨文化的熏陶下得到了管理上的提升。俄方对企业的管理十分严格,生产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达到严格的要求。因此,红日阿康在管理中一直严格执行着安全、环保、文明的生产。”

    企业文化是市场差异化

    核心竞争力

    王勇认为:“今年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呈下行状态,一些部门的经营不太理想,于是我们开展了训练营活动,主要目的就是调动员工的情绪,缓解他们的压力,激发他们的能量。我们通过企业的感召以及公司领导正确的分析判断,给员工以正能量的激励,这就是文化的冲击和文化力量的凝聚。而员工正能量的增加,使得企业可以更加积极地面对市场压力,从而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赢得稳定发展。”

    卢俊华说道:“作为一个中外合资的企业,两国之间企业管理上的文化碰撞,通过良好的沟通和磨合,对企业的提升和巩固企业的基础,还是很有效果的。红日阿康在文化碰撞的基础上,经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形成了一种特色文化。我做营销有十年了,我觉得整个营销就形成了一种文化,对企业内部,我们要发挥优势,将管理渗透到生产的每个细节。也正是这一特色文化,使我对红日阿康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企业文化

    是品牌的核心所在

    高福平谈道,企业做文化需要认清目前企业发展到了哪一阶段,虽然这种软实力在企业不好落地,但也有企业形成了相对较为成熟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文化需要硬件支撑,但在今天,更多的企业文化体现在企业管理上的理念、宗旨、责任、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方面。第一,企业要把产品的理念做好,因为产品是企业生存之本,也是品牌的基石,如果没有产品质量的稳定、产品持续的创新、产品盈利能力的提高,这个企业文化是不能带来竞争力的。有人讲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是在其他方面都做到极致后才看文化、才看精神。第二,讲人品,产品是需要人来做服务的,是需要人来创造他的价值的。人品乍一听很虚,但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一个企业的文化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能够有一两个方面让人眼前一亮,就是成功的。第三,企业品格,一个企业能够做到在行业起到引领作用时,就需要将企业的品格打造成一套系统,比如说金正大的企业文化,就是将企业的品格规范、系统地展现在各个利益相关方面。所以做企业文化和做企业品牌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品牌的内核,而品牌则是企业文化在外部利益的相关方。

    专家点评:

    企业的转型突破,实际上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转型,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也是企业内部凝聚力的体现。另外,对于多元文化的融合,就是要抛弃一些文化,提炼共同价值点,通过不断地沟通,在冲突中找到解决方法,最终获得双赢。文化和品牌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品牌建立过程中形成的,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文化。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