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7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蒙山沂水,我来了


    乘坐高铁到山东枣庄转临沂,参加中国农资传媒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农资企业文化建设论坛暨2013中国农资产业媒企发展研讨会,中途有人问:“老师,您是江苏扬州人啊?”莫名惊讶中谨慎回答,曾经属于扬州,后来泰州独立成市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联想到江苏扬州的大文人朱自清,大概在1928年到1937年期间写了一篇大作,朱自清在写作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好和希望,欣喜万状中,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执着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偶来临沂参会,也是好友相见,三分靠呵呵,七分靠哈哈,心旷神怡、通体舒畅,于是大致摹写了脍炙人口的《春》,敬请盆友们多多指教。此为引言。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考斯特巴士疾驰在去往临沂的路上,沂蒙风情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一切都像没睡醒的样子,昏昏然张开了眼,芋头苗朗润起来了,生姜苗脆绿起来了,和风软泛桃花浪,暖气轻浮丽日天。

    主持人师容偷偷地从音响间钻出来,乳白色衬衣,中国红短裙,欢乐喜庆的笑脸,专家、文化学者,瞧去,一长排一长排满是的。生产厂家、农资商家,一个个摩拳擦掌,农资文化、媒企发展、方式转变,企业距离文化竞争的日子不远了,官员们鼓几次掌,代表们举一举手,农资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就这么一锤定音了。

    苏农连锁、廊坊绿园、烟台众德等一些参会名企,你让着我,我敬着你,齐声吆喝着吟唱着赶趟儿,所谓的提升核心竞争力,所谓的企业发展中的文化融合与传承,所谓的文化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言辞里总带着点或引以为豪或谦逊低调或孤芳自赏的味道,闭上眼,他们仿佛已经是中国农资界最幸福的人、最快乐的人、最有个性的人。广东天禾、芭田生态、四川农资等一些参会名企,因农资文化而日渐繁荣,影响日盛,越来越注重于农资文化的驱动力、传输力、结合力……于是乎,其他农资精英们争先恐后,有着重全员参与集体认同的,有着重专业设计营造氛围的,有着重不断创新日益完善的,散在全国各地,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创新、诚信、共赢、责任,听上去挺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多年未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一些雷同的味儿,还有什么“企业发展我发展”、“我与企业共存亡”等等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职工们将希望全部安在银子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职工运动会的哨声,单位联欢晚会的歌声,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红色地下大峡谷之旅,洞中有洞、峡中有峡、景中有景、石中有石,那是最寻常的。可别恼,九龙宫别有洞天,湖底草庐独具匠心,洞藏酒铺香气四溢,站在九天瀑的远处,溅出来的泉水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每个人头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暗河里的水绿得发亮,岩石上的水迹也冷得逼你的眼。漂流归来,俗虑尽随流水去,襟怀都向碧波前。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奔放而和平的中国农资传媒之夜。论坛场面之红心迎朝阳,偶和小伙伴们一次次惊呆了,他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她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

    金正大的陈宏坤副总裁等一直陪同着,称他坤哥的也多了,可惜他只能排老二了。浙农集团的叶郁亭主任、湖北农资的黄发礼总助、新洋丰肥业的袁方副主任、天脊煤化工史庆林主任、上海农资刘古武主任,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报了名没有来。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有各的一份事情要做,不少企业“半年总结在7月”,明年会议看来要改在8月,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农资文化建设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农资文化建设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

    农资文化建设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它领着我们上前去。

    吃货不解释,马逐芳春草路竿,胜游应说到沂山,忘不了大葱卷煎饼的回味悠长,忘不了油炸知了、蚂蚱的横行霸道,忘不了特色卤水豆腐的冰清玉洁,更忘不了来参会没来参会的那一群可爱的中国农资蓝精灵们。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