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3年7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复盘


  满盘投子做成乱局:GDP模式扩建带来产能环保双隐患

  产能过剩的情况在2010年就已经凸显。可企业依然在扩产能。据了解,一是2008年的4万亿项目支持了有些企业的发展;二是相对于氮磷钾来讲,磷资源是比较容易获得的,而且生产工艺、生产安全性上磷肥生产技术要更成熟。所以在新发现资源的地方,比如贵州、四川和湖北部分地区,伴随着新勘探开发磷矿资源的利用,政府和企业的投资热度持续高涨,很多大中型磷复合肥企业都在上项目;三是资本对化肥企业的支持力度较以前更高。比如化肥上市公司有了钱自然会想到扩张自己,也自然会选择自己熟悉和有优势的化肥项目。

  按照统计,近一两年内至少还将增加200万吨湿法磷酸和200万吨磷酸二铵、100万吨磷酸一铵产能,以及饲钙、NPK复合肥等产能。地方政府要GDP,企业要扩张占领市场,都有一套道理。有矿有技术有资金有政策,不上白不上,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行业的产能过剩。据说磷肥大型项目落户贵州连一周都用不了就能批下来,来环评的时间都不够。从2012年的统计情况看,磷酸一铵产品处于亏损状态,磷酸二铵产品尚能保本,NPK复合肥产品也进入了微利时代。

  尽管,我国磷铵大型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人员素质高,装置自动化水平高,生产控制稳定,各种消耗较低。但还有小型企业,管理混乱,部分企业污水没有做到封闭循环,也没有对氟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而磷铵企业磷石膏的堆存隐患已经引起政府和民众的普遍疑虑,已经成为困扰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磷铵产业退出机制几乎没有,使得管理规范的企业和一些违规企业在竞争中完全没有成本优势,造成了磷复肥产业中优势企业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劣势企业也死不了的局面。

  产量多不代表质量好。我国磷肥中出口量最大的就是磷酸二铵,在世界磷肥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国磷酸二铵产品质量标准偏低,与国际通行贸易标准差距甚远,质量又参差不齐,一等品、合格品与优等品的氮含量相差20%以上,导致我国磷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欠佳,缺乏价格优势,市场竞争力薄弱。近年来,在与其它国家的贸易纠纷中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的磷酸二铵产品氮含量不足,质量也不稳定,粒度控制与国外产品也有差距,在贸易谈判中往往处于劣势。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