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3年6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以理性面对市场 靠优势争得市场
2013年中国化肥行业峰会在烟台召开
《中国农资》记者 宋安勇

  由中国资讯网主办,烟台港经营总公司、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烟台众德集团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联合协办的“2013年中国化肥行业峰会”于6月21日在山东烟台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农业大学等多部门领导专家同300多名农资业内人士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峰会上,来自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的吴君扬做了化肥行业政策方面的解读。吴君扬说,近五六年来,我国化肥市场在生产和流通之间仍是卖方市场主导。占有资源的生产企业话语定价权和对市场主导权均比较强。随着市场扩大和消费增幅速度减缓,市场逐渐会从卖方市场向买卖双方力量均衡过度,这可能是未来几年的主题。卖方市场的结束,将使买卖双方互相谈判博弈合作的空间变大,我们更呼唤生产、流通企业双方更理智地走到一起,遵照契约精神,更好地面对市场。随着卖方市场的结束,今后企业若想在市场上获益,则需要通过自己的特色来实现。以前通过看涨看跌、把握大商品的批发价格从而获益的时代可能会过去,真正获利要通过企业独特竞争优势的经营活动来实现。

  吴君扬还提出,作为生产企业特别是复合肥企业,要通过创造特色产品,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来获得比别人高的利润。流通企业要通过特色服务、特殊的网络渠道或特殊的延伸能力去获得增值。所以未来想“活”得好,就得走特色之路。

  中华合作时报社编委、中国农资传媒执行总编辑孙立新在致辞中说,回首十年,化肥产业铸就一路辉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中国化肥行业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角色,并对全球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化肥产业的未来之路必将影响到世界化肥市场的格局,环球同此凉热,中国化肥必然面临国内、国际市场的双重考验和挑战。2013年是一个节点,化肥产业迎来极其艰难的发展周期,产能过剩压力凸显、市场全面持续低迷、企业竞争陷入白热、行业整合面临大考。在宏观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化肥产业将如何转型升级,如何突破创新,产业政策如何调整,化肥储备制度何去何从,都需要我们更理性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今天所有农资人面对寒冷的市场,大家既可抱团取暖,也可抱头痛哭,互诉苦肠。但更要为行业当下的困境与长远的未来共同担当,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凝聚智慧和共识,相信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化肥产业必将冲出过剩雾霾,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此外,峰会就氮肥、硫磺的供需关系和发展趋势,磷肥,复合肥市场现状以及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