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6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跌跌”不休,尿素即将“崩盘”?

《中国农资》记者 张 涛

  每年入夏,国内尿素价格便会伴随温度的升高而缓缓回落,今年同样如此。不过与往年不同的是:在各方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今年的季节性调价创下近年来的新低,虽然煤炭价格小幅回落,但在各项成本都在上涨的今天,目前尿素价格新低颇有点近期沪深指数暴跌的意味。

  价格持续下跌

  市场有点“慌”

  眼下已转入6月下旬,河北南部绝大部分地区的小麦已经收割完毕,接下来是玉米肥的备肥期。面对低廉的尿素价格,很多经销商都有意“抄底”储存,但是接下来连续几日的持续下跌令经销商傻了眼。以冀州尿素为例,每天10元/吨的跌幅,至记者截稿前已跌到1660元/吨的价位,该企业的销售代表劝诫经销商近期还有下跌的空间,需谨慎操作。经销商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作用下,无奈称当前的尿素即将“崩盘”。

  事实上,近些年国内尿素价格频繁波动的始作俑者是产能过剩导致的供需矛盾,如果按照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之前统计的保守数字计算,国内6800万吨的产能与4800万吨的农业需求相比,产能相对过剩。不过,产能毕竟不能代表产量,今年国内氮肥企业的开工率在天然气充足、煤炭价格低迷、市场留有一定利润空间的前提下普遍偏高。据统计,2013年1—5月,国内尿素企业开工率实现近五年最高值,产量同比去年增长了近10%,表观消费量与去年持平,尽管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量较去年大幅增加,但是市场依旧供大于求。在各自的库存压力下,一些企业选择主攻出口之路,而一些中小型企业则选择主动下调价格鼓励经销商拿货,但是原本有意愿买进的商家看到日益下滑的价格,不免要谨慎观望。不过,一些规模型企业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打响了“价格保卫战”,譬如山东联盟的尿素价格在数周内表现坚挺,其销售公司总经理孙德亮表示,虽然需求放缓,但压力并不大。

  成本边缘徘徊

  企业仍表乐观

  目前,华北、山东地区的主流出厂价最高维持在1720元/吨左右,最低已降至1660元/吨,确实已达到近几年的低谷,但是相对应生产成本来讲,当前的价格是否就意味着崩盘?企业的底线是多少?企业是否能够挺得住?还能挺多久?除供需矛盾外,此轮降价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首先就煤炭价格采访了晋煤集团的相关人士,当事人虽然并未直接传达煤炭市场的悲观信息,但是透露当前价格在库存压力和大环境的影响下,仍有下行的空间。而就当前的煤炭价格计算,1720——1730元/吨的出厂价为综合成本,1650元/吨则为企业生产成本的最低门槛。由于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部分煤头企业还存在一定微薄的利润空间,在尿素产销过程中“边际效应”的影响下,煤头企业不惜用微利甚至盈亏互补的代价,维持较高的开工率,如此恶性循环,国内尿素低迷的状态还将持续。如此看来,现行的煤头企业处于盈亏的边缘,甚至还将有下跌的可能。

  与煤头相比,西南气头尿素日子也不好过。从6月初开始,包括美丰、泸天化、川化在内的几家知名企业在就开始“跌跌不休”。九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庆认为,虽然目前西南地区的尿素价格差强人意但已恢复平稳,虽然需求放缓,但省内销售畅通,所以这种稳定还会暂缓一段时间,不过考虑各个企业都在去库存化,同时受到全国市场的影响,西南地区尿素价格还要靠市场决定。

  虽然价格仍有下行空间,业内人士并不悲观。按照惯例,随着盛夏的到来,一些企业将会在7月份选择停工检修,市场将会减少相应供应量,再加上北方用肥需求,价格将会有所回升。

  出口如使命 不可放弃

  在产能过剩面前,有限的国内需求需要借助出口的力量缓解过剩压力,此刻的尿素出口则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有人曾这样形容当前的出口格局——要么出不去,能出去的不赚钱。中农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国内外市场尿素价格的低迷因素太多,但是如果一直维持下去,微笑的只能是进口国,这对于贸易商和企业都不利,在亏损出口的现状前,只能是各安天命。

  据悉,印度招标中国最新报价为303美元/吨CFR,倒算出厂价格将直接跌破1600元/吨价位关口。换算成本,此价大大挫败了国内市场的信心。但是在国内产能过剩和国际产能释放的双重压力下,国内化肥的出口不可放弃。

  综合来看,目前尿素价格的下调属于正常季节性调价,与每年的情况大致相同。虽然同比近两年价格偏低,但是综合成本因素来看,尿素企业依然留有微薄的利润,并未像市场相传的那么可怕。不过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国内外市场都不景气,而且都无利好消息支撑价格企稳,近阶段仍有下行的趋势,但也不会有太大的空间。在记者的采访中,尿素企业负责人均表示,当前尿素价格难得一遇,价格走向的最大因素还取决于开工率,经销商可以审时度势,该出手时就出手。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