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5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疲弱肥市: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六国化工创新营销服务三农有感
六国化工 刘晓旺

  当前疲弱的肥市,让化肥生产经营者一筹莫展。今年以来,因化肥供大于求,需求不足,春季东北地区多雪低温地涝,道路不通,土地无法翻耕,春播推迟,加上粮食含水量高、售价低、卖粮难,农户无钱购肥,导致化肥销售旺季不旺,而原材料价格的不断走低,更使化肥价格一路下滑。自去年冬季以来,肥价似乎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化肥经营者普遍亏损,冬储无利可图,企业销售受阻、库存大增、资金困难、效益下滑。

  逆势而上:继续强化营销服务

  2013年,应该说是六国化工进入新发展的关键一年,公司多个项目于去年下半年相继建成投产,产能大幅增加,虽然品种更加丰富,但销售压力仍很大。

  随着公司新装置投产,新产品推出速度的加快,专业农技人员成为发展的瓶颈。为此,公司一方面借助外部力量,聘请农技专家、老师,到市场给经销商、种田大户讲课,传授农技、施肥、种田知识,介绍新产品性能,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意识;另一方面,由公司农化专家对150名业务员进行强化培训,要求每一位销售员既要掌握一定的农化知识,还要提高向农民传授知识的能力与技巧。同时,公司引进一批农学、植保、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农化队伍,提升服务水平。在硬件上,公司与经销商共同出资,先后购置了数百辆宣传服务车,给广大农民送上贴心的服务,今年又增购了农化服务专用车,配备了分析仪器,为农化服务提供物质保障。

  为了真正把农民培养成科学种田的能手,公司十分注重服务的实效。今年以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通过直销点营销会议培训、组织种田大户到厂参观学习等方式,使一大批基层网点商、种植大户、包田大户受到了农化知识的专业培训,今年1-5月,直销点召开培训会议100多场,培训8000多人,组织种植大户到厂参观20批。大批种田大户走进现代化的花园工厂,通过参观大型装置设备、自动化生产线,了解化肥生产从原料进厂、工艺控制、造粒包装,到质量检测直到发运出厂的全过程,增加农户对化肥生产的感性认识;通过学习培训,让种田大户学到了许多实用的化肥知识:氮、磷、钾元素对农作物的增产作用,如何合理施肥,我国肥料利用率水平,新型化肥为何肥效好、保护环境,农户还就施肥、种地过程中的问题,向专家和老师咨询,均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审时度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面对化肥行业产能过剩,公司早就做出了不再发展传统化肥的决策,把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作为新的方向,坚持科技领先、绿色环保、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公司致力于磷酸深加工领域,已与四川大学合作研发出高品位的工业级磷酸一铵,更高纯度的食品级、电子级磷酸盐产品将陆续问世,在新型化肥研发方面,近年来,公司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合作,推出了内置网型缓控释型复合肥、控失活化二铵新产品,与韩国三星合资兴建了20万吨硫磷铵/硫基肥项目,生产出纯品硫基复合肥,这些新产品具有肥效好、改善作物品质、环保等功效,符合化肥发展的方向。公司为此在主要市场建设了多个新产品试验田,通过对比实验展示新型肥料的优点,提高农民对新产品的认知。相信,随着我国农业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高效环保肥料将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今后,公司将继续研发中微量元素肥、水溶肥、滴灌肥等新产品,造福中国农业。

  越是在困境中,越要坚定信心,坚持必有回报,付出必有收获。针对我国氮肥、磷肥产能严重过剩的现状,六国化工作为大企业,要改变以往那种粗犷式的增长方式,不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老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加大环保、科研投入,向科技要效益。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模式的变革,广大农民科普知识和辨别能力的提高,新型高效肥料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六国化工也将迎来更辉煌的未来。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