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3年5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市场不相信眼泪

《中国农资》记者 张 涛

  在此次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会长会议上,诚信的话题显得尤为沉重。无论是化肥生产还是流通企业,大家都在向市场要饭吃,求生存求发展无可厚非。而近些年来,彼此之间频现“诚信危机”,一纸合同不能约束双方约定,从产品质量到发货速度,就连价格都随意调整,很多流通企业对这种潜规则深恶痛绝,甚至对簿公堂。其实,包括“诚信危机”在内的所有危机都是产能过剩的衍生品,毕竟没有哪个企业喜欢披着“不诚信”的骂名行走江湖。

  厂商之间相互合作是密不可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枯俱枯。一方不诚信,另一方就跟着遭殃,毁坏的是厂家声誉,破坏的是和谐市场,制造的是畸形氛围。压力倒逼经营者违约,倒不如厂商之间各退一步,相互理解,探讨更为深入的渗透式合作,和谐这个特殊产业的市场,而并非从偶尔不诚信到现在的习惯性不诚信。

  既然大家都达成共识,所有的危机都来自产能问题,那么产能问题如何解决?会上有人提出,国家很多政策一方面在扶持,另一方面又在制约,这是个怪圈。某种程度来讲,行业要健康发展,直接洗牌不如早点洗牌。上游环境淘汰落后产能,流通环节洗牌出局,未来可能达到一个稳定的程度。在这其中可能20%-30%的企业要被淘汰掉,留下的企业才有机会做大做强,才有未来健康发展的可能性。

  这代表了一大部分代表们的心声。但也有代表认为,产能的问题短期内没有立竿见影的办法,未来还要面对一段相当长的困难环境,这是大势所趋。马克思主义中有一项是讲资本过剩再建立,化肥行业面临过剩的情况相对比较晚,或许去年才体现出来。而钢铁、电解铝等其他行业早已过剩。产能过剩日子未必难过,流通企业在紧缺的年代是卖方市场,在当前处于不利地位,实际上这是一个大的变化,企业应该抓住市场机遇,走好自己的路。在产能过剩大背景下,流通企业很难创造平等、信誉等更好的条件,这是大家马上要面对的问题。如果要渡过难关、减少损失,很好地生存下去,生产与流通必须要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不是强弱导致,而是大的环境要求的。对流通企业而言是利好机遇,在合作上要深入。

  看起来言辞有些残酷,但是面对现实流通企业不能总像个弱者去哀怨。诚信是心愿,是个梦,但市场不相信眼泪,当务之急是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应对市场,在相互理解与包容的基础上开展渗透式经营,抑或转型发展。在这一点上,黑龙江倍丰及庆丰集团与瓮福等企业的合作就值得一提,横向、纵向的产业链延伸与股权合作使得厂商之间密不可分,市场抗风险能力也相对提高。

  对于生产企业的压力,在此次会议上代表们也能够感受,但是代表们不能理解厂家随意定价这种不听取市场声音的行为。今年春季尿素行情一直萎靡,原因除了各地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外,还有一方面是企业开工率较高,原本温和性过剩的局面由于市场竞争机制一下子变得颠覆性过剩,严重供过于求的市场只能是持续低迷,无论是厂还是商的日子都不好过。进入5月后,一些企业停工检修导致开工率有所下降,一些企业在所有成本都很稳定的情况下借势涨价,没几天的功夫吨价就涨了百余元,结果可想而知。市场不是单方面说了算,没有需求再涨也没人理,那些带头涨价的企业只得下调价格。市场的眼睛是雪亮的,哪家企业带头涨价或者带头降价从业者心知肚明,没人鼓掌的闹剧赤裸裸地被众人取悦。

  所以说,厂家调价,务必尊重市场,不听取任何声音的调整都是蛮干。

  这次会长会议还对企业转型问题做了讨论,代表们对于天禾改制的魄力和上农网的勇气大加赞赏,衷心祝愿这些企业的转型之路能够越走越远,接受历史的考验和市场的洗礼。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