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当前春耕生产已进入关键时期,东北部分地区的春涝、西南西北等地的春旱、部分地区小麦条锈病重发态势,给春播春管带来较大困难。为此,农业部迅速组织开展了东北抗春涝保春播攻坚战、西北西南抗旱促春管保春播攻坚战、长江中下游水稻集中育秧促增产攻坚战等春耕生产“三大攻坚战”,并出台了分类技术指导意见,分区推进。
据悉,去冬以来,东北地区气温持续偏低,降水偏多,突出表现为春涝和低温“双碰头”,可能导致播期推迟和播种质量下降的“双风险”。农业部农情调度显示,东北四省区农作物春播完成计划的0.8%,同比慢1.3个百分点;水稻育秧完成计划的30.3%,同比慢31.4个百分点。
此外,截至4月15日,西北地区农作物受旱面积1845万亩,同比增加1694万亩,占全国受旱总面积的33.5%。据了解,当前西北冬小麦处于拔节期,需水量增大,持续发展的旱情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十分不利,可能影响幼穗分化,不利于春播作物播种出苗。
据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监测,全国小麦病虫害累计发生2.03亿亩,较去年同期增加58.3%。预计随气温回升和降雨量增加,小麦病虫害将加速蔓延。对此,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7亿元专项资金,将冬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范围从11个主产省扩大到20个生产省,首次实现冬小麦“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