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30日,由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主办的“三农建设优化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我国农村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新动力、新推力和新活力。有关“三农”问题的专家、学者、地方政府领导及企业负责人等20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与会专家分析,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可喜成就,粮食实现“九连增” ,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然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呈现了新特点,遇到了新问题,如一些农村出现“空心化”、老龄化以及撂荒等现象,农业现代化滞后工业化和城镇化,今后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了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段应碧提出,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带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不是仅发展大城市,要以县城和重点镇为重点发展城乡一体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徐小青强调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强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下一个五到十年粮食产量提高的支点在旱作农业粮食生产,其单产提升空间很大。我国旱作农业区耕地约10亿亩,占全国耕地一半以上,产量低。但从甘肃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旱作节水技术看,大规模实行旱作节水农业,短期内粮食亩产能增加100公斤以上, 预计全国10亿亩旱作农田能增加2000亿斤。旱作节水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议将其作为协同攻关项目进行科技攻关。
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原副主任尹成杰认为,目前一些地方出现撂荒现象,主要原因是种粮的收益低。他提出,农业要进一步增产,农民要进一步增收关键要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深化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大力提高经营体系的“四化”水平,即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要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适应我国农村新阶段的发展需要,更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