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位大学同学打电话问能不能帮他联系一些玉米种子,马上春播就要开始了,农民因为在村里买过劣质种子遭受损失,不敢再自己购买。开始以为他是为老家农民联系种源,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是包村干部,一个人承包一个村,这是帮他所承包村里的农民买。
问明白同学的要求,联系起来倒也不难。可是仔细一想,这里面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思考,值得把事情认真做一做。电话里我就建议同学,利用农大毕业生的优势,不仅仅要给农民联系可靠的玉米种源,更应该把老师同学,把那些和玉米种植相关的人员组织起来,给承包村里的村民进行培训,告诉他们该如何施肥、如何除草、如何打药,帮助农民赢得丰收的同时,全面掌握玉米高产种植技术。退一步说,即便联系不到这么多外援力量,单就我那个同学将自己所学习掌握的农业知识传授给农民,那也是大有益处的。
事实上,干部包村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出现,不管这个干部原来是哪个部门的,不管他是学什么专业的,首先他们都有丰富的人脉,有着良好的信息资源,他们若是踏踏实实地把心沉下去,帮助农民做些实事,帮助农民实现农业丰收、收入增长还是很容易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笔者还认为,农资企业也应该主动和相关部门联系,获取信息,与这些包村干部结成对子,进行一对一的服务,一对一协助指导,不仅仅帮助包村干部完成工作,帮助农民搞好种植,同时企业销售、示范工作也会显著提高。
不知道现在的包村干部都在做什么,或者已经在做上述的事了,但是无论如何,笔者认为,利用包村干部这个渠道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上一个新的亮点。
建议政府可采取适当的方法把一些干部派下去包村,同时,再由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平台,让企业也参与到包村干部的工作中去,是一件三方共赢好事情,是提高我国农民科学种田水平的一个好途径。农民要用好包村干部的人脉关系,政府要用好包村干部的畅通渠道,企业要结合包村干部的工作需要,这样合作起来就会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