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2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忆年俗 摊炉锅


  腊月二十三小年过后,在保定,主妇们就手不拾闲了,搋面蒸饽饽、发面摊炉锅、和面打年糕,煮肉、炖鱼,一桩接一桩。

  炉锅是一种用小米面做的食品。有的地方叫“饶饶”或“折饼”,原料是小米面,做出来之后非常蓬松,香甜好吃。有专用的烹制工具,叫鏊子,用铸铁做成,和一般的盘子大小差不多,平面圆形,中心稍凸,三根腿,还有一个盖子。用的时候支起来在底下烧柴。这种小锅不是家家都有,往往是一个铁鏊要许多家轮着用。

  我还记得,等铁锅轮到我家时,我会守在母亲身边,看她在院子里垒个小灶台支起鏊子摊炉锅。先把发好的小米面加水做成糊状,等铁锅烧热后,用提前预备好的猪皮段在锅底上均匀的蹭一下,然后加一勺小米面糊,只听面糊在鏊面上发出滋滋的响声,眼看着往上起,这时抓紧盖上盖儿,稍等片刻,锅盖一掀,白色的面糊就变成了金黄色的炉锅。出锅时,母亲用铲子一对折,炉锅像半个金黄的月亮,冒着腾腾的热气和扑鼻的香气,我馋的流口水,咬一口,外面有点焦脆,里面是蜂窝状的,又软又香。那时候,母亲要做好多好多的炉锅,放在篮子里、簸箩里,我们要吃到年,吃到正月,甚至是出了正月。      (徐晓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