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黄灯”亮起请慎行

《中国农资》评论员 阴剑锋

  从2013年元旦起,被网友称为“史上最严新交规”的新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正式施行。近日,公安部对新规进行详解,其中明确了抢黄灯属“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行为,对驾驶人记6分,并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但是从制度科学性的角度,新规受到公众质疑,面对质疑,官方一周多次回应,让许多开车人头晕目眩。在一脚刹车与油门之间,“闯黄灯”成为全民关注的热词。

  近日,农资质量监管突亮“黄灯”,同样引起农资行业密切关注。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国内首个商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国家标准——《商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程序 具有先验质量信息的情形》将于2013年2月15日起实施。根据该国标相关条款,今后监管部门在抽检出某类农资产品不合格后,判定结论将由先前的“该批次不合格”扩大至“监督总体不合格”,所有同类商品都将在全国范围内遭到“封杀”。

  该标准规定,一旦工商部门抽检发现样品不合格,不再限于样品同生产批次商品要查封,也不再限于只处罚被抽检的销售者,而是同款式所有批次商品都要禁售,所有销售同款商品的销售者都可能受到处罚。

  “宁杀一万,不放一个”,有人这样评价监管新规。业内认为,新规将对农资市场产生强大的震慑力,有利于规范市场、保护农民利益,但也有人担心新国标会“误伤”企业。一般而言,任何商品在质量控制上都允许一定的误差范围,而按照新标准,如果误差范围内的不合格商品恰好被执法部门抽检到,由此判定所有同类产品不合格将有可能不合理地扩大打击范围。关于这一问题监管部门已经在相关复检制度上做了补充解释,但是,这一制度的严厉程度还是大大超过行业预期。

  这一监管重典无疑为行业亮起黄灯,从侧面也显现出监管部门对市场秩序的无奈和决心。农资市场泥沙俱下的现状愈演愈烈,假劣农资已经成为行业多年的心病,监管部门下猛药,这是必然之举,也在情理之中。

  农资“黄灯”即将亮起,虽然如何掌控好黄灯还需要监管部门在实际中不断探索完善,但是这一严厉新规如果能够落实到位,将会对于行业内的那些无良者形成致命打击,对于整顿农资市场秩序将发挥重要作用。

  新年伊始,敬告所有农资人:绿灯过,红灯停,黄灯亮起请慎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