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11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政策缘何“变了味”?


  为什么本来执行得很好的政策会突然变了味?

  “原因很复杂”。业内人士分析,其中有产能过剩,随着化肥由当初的供不应求到如今的绝对供过于求,化肥淡储政策的调控作用也起了变化。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表明,我国现有尿素产能6876万吨,全年工农业需求仅4800万吨,产能过剩2000多万吨;同时我国今年上半年新增产能257万吨,再加上2012年在建的656万吨项目,氮肥产能将会过剩近3000万吨。磷肥产能达到3320万吨,远远超出国内需求量。

  一方面是产能严重过剩,尽管产能并不能代表产量,但当前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都很迅速,一旦市场出现需求,马上可以生产供应,当大量的产品一齐涌入的时候,承储的化肥很难销出去。另一方面,现在的市场对比过去淡季储备旺季销售的模式,操作过程中变数增加,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市场形势使得众多承储企业备感忐忑。“我们目前的化肥淡储是商业淡储,企业要在承担社会责任和规避市场风险之间权衡取舍。在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近些年化肥承储企业社会责任重,经营风险大。长期下去自然积极性降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常务理事、农资局局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建平如是说。

  “我们现在对于淡储的态度是,储备肯定是要储的,但从企业自身考虑,我们也在积极采取一些措施,尽量降低风险。另外,即便国家再增加淡储量,原则上我们也不打算再竞标增加企业的储备量了。”孔杰对于淡储的态度十分明确,国家政策肯定是惠农、助农,对行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对于企业来说,确实风险太大,企业有些扛不住。他分析说,“尽管国家淡储是商业行为,但在这一个过程中,政策调控的痕迹十分明显,譬如国家相关部门对承储企业的承储时间、仓储规格等方面进行非常严格的考核,要严格按照他们走,风险特别大。现在市场都是转瞬即逝,而且不按常理出牌,当需求出现的时候,受制于政策管控,不能及时出手,再想等待下一次时机进行销售,非常困难。”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