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11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政策支持篇


  肥料产业安好 便是农业生产晴天

  十年来,农资行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和国家出台的产业政策息息相关。回望磷复肥行业发展的历史,十年来国家在对流通体制的改革、市场放开、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的建立、化肥进出口关税的调整、运费电价优惠等方面,无一不发挥调控作用。据统计,仅化肥企业用气、用电、运费优惠这几项政策已使得化肥企业每年受惠约150亿元。特别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化肥产业政策导向由多年来的“促发展”转变为“重调控”,逐步改变化肥工业发展方式。可以说,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带给更多农资人以希望,正所谓产业安好,便是晴天!

  2003年,12月16日,国家发改委、铁道部统一铁路货运价格,但对化肥铁路运价仍执行原优惠政策,并继续免征铁路建设基金,化肥铁路运价仅相当于同类化工品的30%左右。1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出台电价调整方案,工商业用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提高0.8分,但对于化肥生产用电价格,国家明确不作调整。

  2004年,6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镇听取了村民曾祥华急需测土施肥的要求。农业部快速反应并提出全面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的建议,从而拉开了我国新一轮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的序幕。12月,国家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建立,实行“企业储备、银行贷款、政府贴息、市场运作”。

  2005年,6月“首届中国BB肥行业发展论坛”召开,BB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得到广泛推广,极大地提升BB肥在化肥产业的受重视程度,净化当前的BB肥市场,推动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006年,5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启动“新网工程”,在改造供销合作社传统经营服务网络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消费市场,惠农效果日益显现。

  2007年,中国邮政进入农资经销领域。同时,农资流通业态开始出现新的变化,如“驻点营销”等现代营销形式应运而生,农资连锁升温,涌现了一批农资连锁经营品牌。2007年底,海关总署发布2007年第74号公告,对部分化肥及制肥原料的出口关税税率进行调整。

  2008年,2月18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通知,规定2008年2月15日至9月30日期间,磷酸二铵、磷酸一铵及磷酸一铵与磷酸二铵的混合物的出口暂定税率提高至35%。此外,通知还规定,对部分含磷复合肥开征出口暂定关税,2008年2月15日至9月30日实行35%的税率。

  2009年,6月23日海关总署发出通告,自2009年7月1日起,对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进行调整,取消部分化肥及化肥原料的特别出口关税。自此,化肥产品淡季出口关税已降至10%的水平。7月1日,国家单独对化肥铁路运价进行调整,主要是为了扭转化肥铁路运价过低的状况,理顺与其他货物的运价关系,调整幅度比较大。但对农用化肥免征铁路建设基金可谓是铁道部对化肥行业的最大支持。8月24日,国务院〔2009〕3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明确对化肥经营取消限制全面放开,农资流通进入完全市场化阶段,并迎来全流通时代。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家将中国化肥产业政策导向由多年来的“促发展”转变为“重调控”,即逐步改变化肥工业发展方式。其中,重点是加快调整产业组织结构和通过技术升级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此外发展农化服务业,培育品牌和营销网络,提高化肥利用效率等也是政策调控的重要领域。

  2012年,6月5日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在贵阳首发“中国磷酸二铵批发价格指数(CPPI)”。

  这十年,是磷复肥产业迅速发展的十年,是产业结构逐渐改善的十年。磷肥从依赖进口到实现自给,同时企业在保证国内供应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无一不体现着政府对磷复肥产业的支持。在政策的引导下,企业在产量、技术、上游资源、产品出口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未来,我国磷复肥工业的发展之路也将愈发宽广。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