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化肥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品种创新、品牌创新与服务创新等方面寻求出路。整体看来,通过创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及资源合理利用,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已成磷复肥企业实现破局、共赢的必经之路。
唯俭
发展本质是优化资源配置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理事长武希彦曾说:“我国是磷肥大国,但绝不是磷肥强国,磷肥是资源性产业,谁搞好资源优化配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实施产业调整愈发必要,优化资源配置是支撑行业发展的根本。据调查,依我国现在技术可开采利用磷矿不足50亿吨,尽管如此,仍有部分企业无序滥采,对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十分严重。
经过十年的发展,行业通过企业重组,已基本实现资源整合。云南“省队”和“地级队”的磷肥企业重组为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后,跃居为全球第三大磷肥企业。贵州两大企业瓮福集团和开磷集团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案例:2008年,贵州宏福实业公司和金化集团共同组建甘肃瓮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利用贵州宏福的磷矿石资源、金化集团的合成氨、金川集团的硫酸进行工业生产,成为了资源优化配置企业中的典型。
案例:2010年,齐华矿业公司为了综合利用硫精砂资源及磷、硫矿产资源,建设40万吨/年硫酸生产项目,投资4亿元建设年产40万吨的硫基复合肥项目。
点评:资源不可再生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对于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也为行业的发展增添后劲。按照国家以产业整合为契机,带动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指导方针,我国磷复肥行业通过资源合理配置,打造具有国际化竞争力企业的思路正在逐步实现。
唯新
破局关键在技术创新
目前,我国30万吨/年磷酸、20万吨/年磷酸一铵、60万吨/年磷酸二铵、40万吨/年硫铁矿制硫酸等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都基本实现了国产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装置投资大幅度降低。一些以往需进口的关键设备如料浆泵、磷酸氟回收尾气风机、转台式过滤机等国产化进程进展顺利,大型转台式过滤机还走出了国门。
同时,我国胶磷矿精选富集技术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低品位磷矿选矿产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目前已经建成选矿装置能力1450万吨,在建650万吨,拟建1700万吨。
案例:宜化集团依靠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领域不断延伸,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到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干法脱碳、胶磷矿选矿等技术,再到自主创研发出粉煤成型气化、变压吸附、冷冻盐水制聚氯乙烯等技术,“宜化制造”成功升级为“宜化智造”。
点评:磷复肥行业坚持自主研发、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再创新的路子,使高浓度磷复肥技术装备大型化、国产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大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十二五”规划中,技术升级和原料结构被放在重要的位置,相信技术创新升级也将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优势。
唯远
趋势要符合循环经济方式
当前,循环经济理念转变工业增长的方式已在行业内引起关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循环经济对我国磷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磷复肥产业至关重要。在磷复肥行业迅猛发展的十年间,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利用酸性废水、低温尾气、活性炭回收热电锅炉含硫烟气等一大批科研成果已成功应用在循环经济项目中。一些过去的废物正在重新变为宝贵的资源,从发展循环经济中受益成为全行业的共识。
案例:宏福公司在无硅酸无水回收氟化氢工作中,与当地政府有12个配套项目,通过这种方式,宏福公司不仅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同时也获得了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案例:2011年,山东金正大与贵州省瓮安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协议,拟在贵州省瓮安县工业园精细磷化工区投资59.6亿元(预估)建设磷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发展磷复肥及相关磷化工产业。
点评:“十二五”规划思路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不鼓励以磷酸为原料生产复合肥,同时规定不宜再新建或改扩建湿法磷酸及配套磷复肥项目,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耗、减少“三废”排放上。因此,循环经济将作为未来行业发展主要方面,虽然现有循环经济层次偏低,整个链条里,能量的利用率还比较低,但相信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自身的不断提升,产品价值将会发生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