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中国农资传媒副总编辑 张 弛
访谈嘉宾:
北京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守海
湖北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 黄发礼
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秦旭波
浙江金华市金地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 钱建设
北京雷力(集团)公司宣传与传播部部长 郭昌盛
主持人:农资企业如何与我们媒体一起践行、传播品牌的力量,各企业分享媒企合作经验?
张守海:我在来农资公司之前,是做文化创意产业的,应该说我接触很多企业文化建设非常好的企业。但是从文化创意产业转换到农资企业之后,我认为农资企业不是没有企业文化,北京农资位于北京,总共耕地面积200多万亩,北京郊区基本上没有农民,虽然我们的发展方向也有和其他农资公司一样的“为农服务,诚信为本”,我们还有一条是为城乡一体化服务的文化。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根本的一点是我们能不能坚持将我们的企业文化推进下去。
黄发礼:我参加了三届的文化建设论坛和四次媒企发展研讨会。感谢中国农资传媒为企业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同时也谢谢你们的坚持。事实上,媒企合作的机制和方向就是“四多”:多渠道、多媒体、多方位、多元化。农资企业和媒体围绕着“四多”开展合作,这样合作的领域就会非常广,机会也会非常多。所以媒企的合作,围绕这“四多”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有很多方式可以不断地创新、拓展。
秦旭波:作为农资连锁企业,怎么样用企业文化凝聚员工,推进连锁事业的发展,一直受到集团的重视。2005年集团制定了企业文化的发展纲要,每年也都有新内容充实进去,从企业发展的宗旨、理念和精神、价值观,这些方面都给予了概括。目的就是企业内部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在企业外部就是外化我们的加盟连锁店和客户的认同感,实际是促进我们连锁发展。讲到和媒体的合作,我认为需要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几年我们和中国农资传媒合作,在他们的帮助下,对我们苏农品牌建设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通过专业的行业报道,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我们毕竟在专业方面有其局限性。
钱建设:2009年,我在农资行业最难过的那段时间写下了第一篇刊登发表的文章《少量多次破解农药库存难题》,这篇文章是血和泪写成的,因为当时我们仓库里的存货太多了,并且这种情况很普遍。就这样,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写了42篇文章,后来我这本书正式出版之后,是因为中国农资传媒记者的报道而引起了全国经销商的关注,我不是为了卖书,而是让更多的经销商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些营销的方法。同时我也要谢谢中国农资传媒给予我的支持。
郭昌盛:这几年雷力一直重视传播,也在致力于推动跟媒体的合作。就我们企业来说,首先树立了良好的舆论环境,继续和媒体配合,加强在行业中的宣传传播,做到让海藻肥在业内家喻户晓,然后通过全国29个省市4000多家连锁店向农民入户传播,这其中媒体的作用必不可少。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是战略合作联盟,要做到企业和媒体互信互利双赢。
总的来说,我们企业作为一个小企业,近20年的发展,每一步都离不开与媒体的合作,也得益于媒体帮我们做品牌塑造,我们愿意和媒体继续加强合作,争取达到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