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卖难”问题是一些地方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就像文中报道的平和县农民,之所以要把原本种得好好的香蕉树砍掉改种柚子树,也是源于“卖难”。如何解决卖难,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去完成。目前的平和县柚农应该说是幸运的,一方面政府不仅在宏观上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还想方设法打造品牌,不仅在当地举办大型的“蜜柚节”,拉动人气,同时政府官员成了农民的推销商,奔赴各地召开蜜柚推介会,推动了平和“琯溪蜜柚”的品牌建设,也打开了市场。如今走进北京的超市,经常可以看到“琯溪蜜柚”品牌,这与当地政府的努力不无关系。
另一方面,像赖行杰这样的采购商越来越多地和柚农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他们通过赊销把农资产品卖给农民,最后收购农民的柚子,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卖难问题,而且还解决了农民买难问题。柚农“兴”,则采购商“兴”,可谓实现了农商共赢。如今在平和,一条“农资下乡、蜜柚种植、蜜柚采购、蜜柚品牌打造”的产业链正在形成。我们相信,通过社会综合力量的调动,农民“卖难”的问题一定可以解决,农民无疑也将实现持续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