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
“十二五”期间,影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从2005年到2010年的数据分析显示,物流业的主要指标增长速度和GDP是一致的。从“十一五”期间的统计,可以看到物流总费用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在18%左右徘徊。
第二,服务经济将逐步超越工业经济。“十二五”期间,提升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例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而这一调整必然给物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所以我认为,“十二五”是中国物流业发展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服务经济要想赶超工业经济,我认为要花10年时间,到2020年才能真正完成。
第三,节能减排成为约束性指标。中国政府已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要比2005年减少40%-45%。节能减排目标将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指标。而节能减排作为硬性指标对物流业会产生哪些重大影响呢?我认为,首先会加速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统筹发展、适度超前。要求综合运输体系做到“便捷、安全、经济、高效”,这将有利于推动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形成运输管理的大部制格局。其次,按节能减排要求,特别是中国是一个国土面积大、大宗商品跨区域流动强的国家,要大力发展铁路运输,推进大宗货物重载化、高附加值货物快捷化和公铁、海铁联运,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加快货物周转速度。再次,目前,中国货运汽车油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30%,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先进国家高20%,要进行技术攻关,必须大力开发节能减排运载工具。
第四,新的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城市集群、区域集群,必将对物流的流品、流量、流向、流速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物流的空间布局、组织结构与运作模式。
第五,产业物流实质性推进。在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降低物流成本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以及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这会出现几种情况:一是加快产业物流的外包。二是从企业分离出一个物流公司,逐步从企业物流走向物流企业。三是产业物流使物流细分,向专业化发展。
第六,提升消费拉动成为迫切需要。“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均GDP将突破5000美元,进入5000美元至10000美元区间,消费拉动对中国物流将带来什么影响呢?首先是电子商务井喷式发展。其次是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流通集中度有所提高。再次是农村商贸物流的发展将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第七,物联网使物流智能化。现在供销社系统花了很多资金和很大精力投入搭建农村农资物流平台时,就考虑到包括网点的信息化布局,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前瞻性的。
第八,物流业发展有关政策的调整。国务院发的若干指导意见,有关的政策问题、土地的政策问题、税收问题、物流园区的问题等等。最近我们也在做一些调查,到上海、浙江、湖北、广东等地进行调研,就发现现在的物流业还存在很多局限因素。譬如税收方面,现在国家也正在研究怎么样把服务业的税费减轻,更加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当然这个改革还比较复杂,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
第九,金融资本进入物流业。现在物流业进入了调整、建设、改良的阶段,因此,可以预见将会有大量的风投金融资本进入,目前来看,物流业的发展非常快。
第十,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这次论坛讨论是的“现代物流重构农业供应链”,实际上目前农业供应链还仅仅只是一个概念,农业供应链怎么搭建,包涵哪些因素,这些问题从理论到实践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探索,这也是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一起不断尝试,在探索学习中找到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