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8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基层也需“千里眼”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基层经销商是农资与农业衔接的最直接环节,为此,本报从本周起发表系列评论,关注经销商群体,帮助经销商提高眼界,增长信心,健康发展。

  基层农资经销商离农民最近,对农业贡献最大。我们在全国各地的采访、调研中,欣喜地看到他们勇于创新,不断寻找适应农业、农村新变化的经营新模式,同时也看到农资经营环境的改变给他们带来的迷茫、困惑。

  也是在这个群体中,我们看到那些对市场敏感、对趋势敏锐、对发展执着的基层农资经销商在迅速改变自己。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越是在变革、迷茫的时刻,基层农资经销商越要有全局观、长远观。只有率先实现自己的现代化转变,才能把握趋势,定位自己,规划未来。

  在与基层农资经销商的接触中,我们发现,在对现状的感知和未来的规划上,基层农资经销商呈现出三种状态: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在经济发达的江苏南部,一次一位农资经销商对记者说:我现在很担忧啊!你别看现在我们人头攒动、济济一堂,但再过5年,估计有一半的人都会退出这个行业,被淘汰了!他叫姚秀保,来自徐州睢宁,经营农资20多年,在参观学习了苏南农业发展经验后,深感危机。记者了解到,现在随着农业人口的大量转移,土地的市场配置速度加快。在苏南有许多浙江的技术农民携资金和农业技术优势,在苏南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为保证产品质量、规避市场风险,他们往往要严格自选农资,有的则把家乡的可靠农资产品带到江苏来。姚秀保说:面对土地流转后规模化农业的需求,基层农资经销商如果跟不上步伐,怎么生存?他说,在宿迁,有在城市里开超市的人直接到城郊包地,进行农超结合的种植,你不了解要求,或者达不到供应能力,就会被晾一边去了!这不,人家经过严格筛选,为几百亩西瓜跟姚秀保一次订购了8000块钱的农药。姚秀保说:“现在我们供应农资都是有合同的,对假冒伪劣造成的损失有详细的赔偿条款。我不敢怠慢,一直认真挑选品牌、厂家。”

  姚秀保只是那些万千个基层农资经销商中的一员。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先知先觉者感知危机、找寻新路的生命力;相对而言,后知后觉者也往往能跟紧时代;但不知不觉者往往在茫然无知中被取代、取消。都身处基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客观的原因是他们所处农业环境的不同。然而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在基层农资经销商身上,就看能不能主动提升自己,具有一双“千里眼”。有双“千里眼”,就会明晰农业的方向、自己的现状,清楚下一步的动作。记者遇到的那些姚秀保们无一不积极学习、善于吸收;但也看到不少基层经销商,不读报纸不上网、电脑就是游戏机。

  可能“三亩地、一头牛”的传统农业模式会给很多人留下美好的回忆,也诞生了守着一爿小店,忙时卖点农资,闲时喝点小酒的基层农资经销商。不想上层楼,何需千里目?但农业发展决定了农资经营网络整合、与农业变化配套的必然,最终商业领域又要引导、服务农业发展;水村山郭酒旗风,牧童横笛听疏钟的生产生活状态是必然要逝去的。这是遗憾,也是进步。从这一点出发,作为基层经销商,必须关注农业发展的趋势,做新时代的现代经销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