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2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抗病品种的选择要合理


  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省钱和有效的防病措施。然而,新的抗病品种没过几年就可能不再抗病了,甚至严重发病,为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根本上说起。首先,植物和病菌之间是一物降一物的关系,如小麦容易得锈病、白粉病而不会发生稻瘟病。当深入研究小麦和小麦条锈病的关系时又发现,条锈病菌内部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成许多小种,某一小种只能侵染小麦的一些品种而不能侵染其他品种,这是因为他们带有不同的基因并且存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关系。换句话说,当人们推广种植某一抗病品种的时候,特别是大面积连片和连年种植单一抗病品种时,实际上只能减少他们能抵抗的小种,对于他感染的小种就起到了养育作用。几年后,大量繁殖起来的新小种就成为病菌群体中的优势种,反过来使推广品种发病甚至严重发病,这就是所谓的“抗病性丧失”现象。而病菌改变的原因又在于人们大面积和连续种植单一品种。

  了解了上述关系,也就找到了不让抗病品种“丧失”的办法,那就是利用几个不同的抗病品种(最好是携带不同抗病基因),或合理布局或轮换使用。总之,一定要形成一个多样的作物群体,稳定病菌的小种。

  为此,建议育种部门不再推广某一个抗病品种,而要求同时推介几个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品种,配套使用。建议农户在选购种子时不要随大流,尽量保持当地品种的多样性。另外注意根据专业部门预报,及时更换新品种。

  (为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