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11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另一只鞋子掉下来了…?

坤 哥

  《高肥价的另一只鞋子(续)》后,坊间流传较广的说法就是,新的关税政策已经制定完毕,只待高层签字审批。与一位好朋友打赌,新的关税政策肯定会在11月29日或者11月30日公布,执行的时间会在12月1日。反正是赌,感觉这一只鞋子已经见怪不怪了。猜测在11月底发布,是2008年8月29日的关税调整通知的发布历历在目、犹在昨天:从2008年9月1日起将氮肥及合成氨的特别出口关税上调至150%,并实施至2008年12月31日。接连几道金牌,举世震惊。猜测在12月1日执行,是考虑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时,高昂的肥价可能或者一定会被问及,那么12月份开始执行新的关税政策,也算得上是有个交待或是有个说法了。

  然而,《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后面简称“国16条”)11月20日一经中国政府网发布,我知道我打赌的关于11月底的发布日期肯定错了。国务院都密切关注到单独拎出来了,明文要求“继续实行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政策,保障化肥企业正常生产用电、用气供应,不得对化肥企业拉闸限电”,“控制化肥出口,调整化肥出口关税政策和淡旺季划分时段”,“切实落实化肥淡季储备政策和计划安排”。 “国16条”要求调整化肥出口关税政策和淡旺季划分时段,谁还敢不立即把新政端出来?当我听到“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时,我明白,化肥可能会重新核定基准价,或者化肥的最高限价令会不会卷土重来?香港《南华早报》11月21日有报道“国务院20日出台一系列措施以抑制10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措施包括:补贴蔬菜生产、保障对化肥企业的能源供应以及可能实行最高限价”,“在这16条措施中,最受争议的是‘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批评人士说,这是市场改革的倒退,而且不能解决上涨的根本原因:大量现金流入中国”,“通知要求煤炭行业加强自律,以保持价格稳定;石油企业必须增加柴油产量;禁止地方政府随意限电;控制化肥出口,禁止对化肥企业拉电”,我们不对港报观点给予评论,其中有一说我倒是非常赞同:“一位经济学家说,这一通知明显是政府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用以平息公众不满的举措,公众希望政府对物价上涨采取措施,现在政府可以告诉公众,我们已经采取了措施。”11月23日下午,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稳定物价的15条措施,第四条是确保化肥生产供应。认真落实化肥生产用电、用气价格优惠政策,对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查。保障化肥企业正常生产用电、用气供应,不得对化肥企业拉闸限电。控制化肥出口,做好投放的计划安排,确保化肥淡季储备不低于30万吨。

  11月22日下午,陆续收到“关于新的化肥关税政策”的短信,遂与相关官员沟通,没有否认;与灵通人士交流,不作明示,专门查阅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海关总署、商务部、农业部等相关部门的官方网站,都没有发现其真面目。这样我们是否可以断定,化肥最新出口关税政策已经确定,只待正式公布?所以我们的标题用了一个省略号,再用了一个问号,不知道是不是有那么点画蛇添足、狗尾续貂?

  如果正式公布的版本真是这样的话,尿素从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2011年1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执行旺季关税,税率为110%,去掉今年的12月份,明年确定的旺季时间多出个1月、11月、12月,少出个9月16日-10月15日;2011年7月1日至10月31日4个月执行淡季关税,税率为7%,比今年确定的淡季多出个9月16日-10月15日,少出个1月、11月、12月,很明显旺季时间延长了两个月。至于磷铵,则是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2011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执行旺季关税,税率为110%,去掉今年的12月份,明年确定的旺季时间多出个1月、10月16日-12月31日,少出个9月1日-9月31日。2011年6月1日至9月30日4个月执行淡季关税,税率为7%,比今年确定的淡季多出个9月1日至9月31日,少了个1月,10月16日-12月31日,很明显,旺季时间延长了两个半月。那么“准”新的政策用意是非常明显的,符合“国16条”的要求,即经济手段上,进一步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发挥进出口调节措施的作用;法律手段上,抓紧修订出台新法规,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手段上,必要时依法启动价格临时干预措施。还是香港的《南华早报》11月20日有过这样的报道,“北京有很多应对通胀的方法。但目前最拙劣的方法——行政控制物价——似乎是最有用的”,有用不就行了吗!

  11月23日,商务部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食用农产品价格涨幅缩小,生产资料价格小幅回落”,谈到农资时表示,农资价格上涨1%,其中化肥上涨1.8%。其实自从昨天下午关于新的出口关税政策全国飘荡时,就有人预测今天上午有些厂家会暂缓报价了。果不其然,短暂观望、小幅震荡将是中国化肥市场短短时日的主旋律。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