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供销社在我这里设点办起了‘新网工程’农家店,通过统一标识、更新设施、统一配送商品、统一价格,商品质量有了保证,农民朋友纷纷前来购买,销售量得以大幅度增长。”辽宁省瓦房店市许屯镇英歌岭商店经理刘振南难掩喜悦,兴奋地告诉记者。
对供销社保持涓涓深情
1977年进入供销社系统,1986年在许屯镇山嘴村供销社开始接触农资并销售农资;随后面临供销社系统的调动和改制,独自承包了许屯镇供销社英歌岭商店。“体制虽然改了、环境虽然变了,但自己熟悉的‘供销精神’不能丢。”刘振南的这种感情和行动为他赢得了更多的赞誉和支持,大连市供销合作社农家乐农资连锁毫不犹豫地将品牌落户到此处。“本店宗旨以诚信立本,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在柜台前,打出的一幅标语似乎说明了一切。他说:“供销社系统出去的农资商品必须正规和严格,我这里同样如此。”
“在供销社,这么多年我知道了怎么与农民打交道?怎样卖农资?如何向农民提供农化服务?学到了这些知识将是我一生的财富。”刚刚被命名为瓦房店市供销社综合服务社的英歌岭商店,对刘振南来说,又是一个不小的鼓励。如今自己经营的小店关注度更高、服务项目更多,“信息网络服务区、日用百货供应处”一应俱全,正像他所说的那样:“今后要走的路肯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要想成功就得苦干实干
刚开始干农资,靠的是从亲朋好友那儿“费力”借来的1万多元,第二年又投入了2万元,直到第四年才开始有所起色。从一点点起家,从陌生到熟悉,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对事业的认可,一路走来,刘振南的成功其实很简单,“要想成功就得苦干实干。”刘振南说。每天早上四点半准时起床,从来没有午休,为的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农资事业当中,和妻子辛苦经营的英歌岭农资商店能有今天的成绩完全靠的是踏实和努力。“现在虽然很心累和脑累,但是想想还是收获大于抱怨。”问起现在每天忙碌的工作节奏,刘振南感慨道。
水果业是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现在正是用肥、用药旺季,不断有果农前来购买化肥和农药。在用药方面,一些农户还非得从他的手上买药才相信。对于一些老客户来说,刘振南这样理解,舍得舍得,不舍不得。老百姓一年的农业收成不容易,糊弄不是好办法,只有用真心去帮助他们才能收获更大的回报。
对咱老百姓挺够意思
谈起刘振南在当地农民心中的口碑,隔壁邻居王克俭这样形容道:“刘经理是个老实人,对咱农民兄弟够意思。”他说,每年的销肥旺季,老百姓的购肥都习惯于赊销,一年中对于农资生产资料的投入采用的都是前期拿货,丰收丰产时给钱的方法。对于这些,刘经理往往很照顾那些特困户的家庭,给出的条件和空间都很优厚,这不,今年还有20多万的欠款没收上来呢。
刘振南爱读书,还习惯将好书籍传递给农民朋友,店内有专门的阅读区。《农资市场基础知识资料》、《梨树病虫害防治》、《苹果树高产栽培》……一本本农民兄弟关注和喜爱阅读的书籍整齐划一、分类别致地摆放着。谈起这些细致工作,他笑着用东北方言告诉记者:“我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一年的收入不用愁,咱现在的老百姓真幸福,生活条件好了,在农闲时对于种植方面的好知识、好技术就有很大的兴趣,用东北话来说,那就是‘妥妥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