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网络流行讨论“官二代”、“富二代”、“穷二代”等,对于农资行业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二代”的问题呢?自己辛辛苦苦创建起来的家业,“二代”能否传承?如何传承?
有个做农资的朋友说,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还不愿意接班,认为卖农资没意思。殊不知,就是这么个没意思的行当,才使得“二代”衣食无忧。
现在孩子选择工作都自由了,喜欢什么才去做什么。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对于卖农资不屑一顾的“二代”,笔者建议,应让这些“二代”多去接触这个行当,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农资并不是他们所理解的那么狭隘,它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让他们慢慢体会到这种产品带给农民的丰收喜悦,让他们体会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不只是为挣钱。
不知道读者是否看过《白银帝国》,老东家和新东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用人方式,时代变了,“二代”就没必要重复“一代”的路子,给“二代”一定的发挥空间,兴趣自然而来。
搞种子的人都知道,现在很多农作物种子,一代产量很高,二代就不行。但是我希望在农资企业中间,有更多的“农资二代”能够超过“一代”,做出更骄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