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今年不到60岁。在我的印象里,他不同于普通的农民。他有着睿智的眼光、宽广的胸怀、渊博的知识和豁达的性格。
父亲年轻的时候,有一个梦,就是能像附近煤矿上的工人一样,吃上国库粮,有规律地上下班,然后叮叮当当地敲着搪瓷碗去排队买饭。父亲说哪怕每月只发5元钱工资,并且在领工资的时候被踢一脚屁股,他都很乐意。
奶奶的家庭成分是地主,这在那个讲究出身的年代是件麻烦事。后来即使父亲考上了小中专,也还是被大队长的儿子顶替了。
父亲无奈地回到了家,拿起头下地干活了。后来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大队里缺人手,父亲就走马上任当了村大队会计,因为只有初中文化的父亲在当时算得上是个文化人。虽说每月的工资少得可怜,但足以让母亲引以为豪,她嫁了个村干部。
父亲忙于工作,家里的重担就全落在母亲身上,既要照顾年幼的哥哥和我,还要忙着地里的庄稼,母亲每天忙得筋疲力尽、焦头烂额,但母亲从来无怨无悔。
父亲和母亲结婚的新房是借别人的一间草屋,还没有屋门,每天晚上母亲总是用自己的身子暖哥哥尿湿的被窝。他们并未被贫穷所屈服,而是鼓起生活的勇气,凭借勤劳的双手,起早贪黑,省吃俭用,渐渐地让家里的经济状况开始有些好转。后来冬天家里的取暖就不成问题了,因为父亲和母亲总是在别人还做着美梦的时候,去扫路上的落叶,然后装进篓子背回家烧火,直至第二年开春,家里的落叶都还没烧完。日子好转了,父亲和母亲依然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母亲一直说,吃不穷,花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他们的简朴一直感染着我。
1997年,一场疾病夺去了母亲的生命。我看到父亲仿佛一夜之间老了许多,我不忍看到父亲眼中的泪。生活还要继续。因为年迈的奶奶、年幼的弟弟和妹妹都需要照顾,父亲再婚了。继母的到来让父亲的心宽慰了很多,冷冷清清的家里也有了些许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