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5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肥料购买环节五大误区

双赢集团营销总监 李宝星

     目前市场上肥料的品牌有上百种之多,而且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品牌产品也比比皆是,农民朋友由于受传统消费习惯和农资知识的匮乏所限,购买肥料时常常感觉很“迷茫”。在面对“琳琅满目”的产品时,很难辨别哪种产品好哪种产品坏,选用时只能听从出售者的建议,或者只选择熟悉的产品和广告宣传力度比较大的产品,从而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以下五种(包括但不限于)购肥误区:

  误区一:进口的比国产的好。上个世纪末,由于受到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影响,国产化肥产品结块、褪色、速溶性差、含量不达标等问题较为严重,国产产品质量的不稳定也造成了农民朋友只认准进口肥。但是近年来,国内企业加大了对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和高新产品的研发力度,目前我国化肥领域的某些高新技术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而且我国化肥的产能和产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并且已经成为化肥产品的净出口国。因此,进口的产品不一定就比国产的产品质量好,但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农民往往还是会忽略一些好的国产品牌。

  误区二:名牌产品好。“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以及各个地方或单位评比的名牌产品,本来是由权威机构或部门经过严格审定或评定而对其企业及产品的认可,其产品质量应该是完全值得信赖的,但是由于少数企业没有按规则出牌,再加上“傍名牌”等假冒现象比较突出,也不乏一些企业通过生产不合格产品或偷换概念来坑农害农,“三鹿”奶粉事件足以让人们清醒,“国家免检产品”也好,名牌产品也罢,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因为农民要买的是产品的质量,而绝不是产品的名声。

  误区三:价格越贵越好。  “一分钱一分货”的观念也是多年来在人们脑海中形成的一种习惯思维,以质论价固然不错,但是同等质量条件下,价格高出普通产品很多就未必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一些不法商贩也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同质(同等养分)不同价,还有甚者采取“捆绑销售”、“搭售”等方式,亏本销售传统化肥品种而推广新产品(有的是假冒伪劣产品)来大捞不义之财。因此,看好产品的质量后再决定是否购买确是首选之策。

  误区四:赠品越多越好。喜欢占小便宜是部分农民朋友的一种固有心理,虽然他们也知道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但很多时候还是经不起赠品的诱惑。如果仅是为了宣传企业或产品而赠送宣传品则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价格不菲的赠品,那可就要考虑一下购肥的成本,算一算购买赠品多的肥料是否划算。

  误区五:包装越新越好。  眼花缭乱的产品包装确实很吸引人的眼球,“货买一张皮”也是部分农民朋友的一种固有思维模式。而一些企业为了迎合农民的这种心理需求,不是去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是想法设法更新包装来达到其挣钱的目的。实际上,农民购肥希望买的是质优价廉,使用后能够带来增产增收效果的产品,而绝非是“看起来喜人、用起来烦人”的价高质次产品。因此,包装新颖、外观好看的肥料不一定就是表里如一、货真价实的好肥料。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