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第十一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召开之际,记者走进寿光大棚,与菜农面对面沟通后发现,一些惑农、坑农、害农的现象时有发生,以下几种现象表明:这无疑是掉进了某些商家早已精心“设计”的迷局。
如今的农资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基层农资经营店可谓“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非常繁荣。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充斥着不择手段的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花样不断翻新、条件不断诱人。于是,很多农民兄弟购买农资商品前易被迷惑双眼、贪图小恩小惠、盲目购买后导致因小失大。
赊销肥料:占小便宜吃大亏
“来,先给我装上几袋,过两天再给钱,我得试试这肥料好不好。”“行,先给他装上车,用着效果好就再来买。”这是记者在寿光市古城街道某农资店内听到的农户和经销商的对话。半小时内,陆陆续续地有菜农来赊销肥料、农药等。
这种现象,在当地屡见不鲜。寿光市稻田镇菜农张师傅最近也购买了一些上门送货的赊销肥料,可施用后却导致整棚黄瓜出现死棵现象。张师傅介绍说,大棚里的黄瓜本来很正常,自从冲施了这种上门送货的赊销肥料后,地表皮便白花花一片,像是泛碱了一样,拔出来后才发现不扎根,严重的甚至烂根。“这肥料是有人来棚里推销的,说是质量好,可先试用一下,如果效果不好便不要钱。我心想反正不花钱,就浇水试用上了,没想到出现了这种问题。今年黄瓜价格高,我还指望施用这肥料多结点瓜多收入一些,谁知遇上这种事,可怎么办啊?”张师傅后悔地抱怨道。
一位常年使用赊销肥料的菜农这样描述:“以前我买现交钱的肥料,棚里黄瓜照样给冲坏了,最后也没得到赔偿,但赊销肥料我还是放心,觉得假肥料他们肯定不敢赊。” 通过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菜农都有过赊销的经历,时常出现问题,但却照样愿意购买赊销肥料,这又是为什么呢?
面对赊销,某农资企业销售人员一语道破奥妙:“一是经销商为了增加销售量愿意赊,只要卖出去的肥料没有‘大’影响,风险也就小了很多;二是正是因为有赊销这种方式做‘保证’,卖出的差含量肥料也更容易;三是菜农认为赊销的肥料更放心,即使出现问题,便也不用给钱。看似省了肥料钱,其实是拿自己的一棚蔬菜做了赌注。”
购买肥料:先看礼品后看肥
记者在寿光市纪台镇一菜农大棚里发现,棚外屋子里的桌上堆满了10多件印有某肥料品牌的T恤衫。该农户告诉记者:“买肥时,就是专门买这种赠T恤衫的冲施肥,棚里温度高,干农活时可以当工作服换着穿。可谁知经销商‘大方’,一给就给许多件。”
记者随即又来到周边几个大棚转了转,发现棚内或多或少都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礼品(胶鞋、手套、喷雾器等)。当地一农资店刘老板无奈地告诉记者:“要说啊,有些老百姓还真是见样学样,都愿意买带礼品的冲施肥,却不注重产品质量,要是没礼品这肥还真卖不动。”
在洛城街道一农资店发生的一幕再次“雷”倒了记者。两位菜农来买肥时,先是去店门口拿上自己喜欢的两条毛巾,然后直接问店主:“我买哪种肥能送这两条毛巾?”店主简单说明后,他们只粗略看上一眼,拿起毛巾拉着肥就走了。
见到如此场景,记者内心倍感疑惑和着急:“菜农到底是买肥还是图赠品呢?” 据了解,市面上一袋20公斤的冲施肥要卖80元左右,多则达120元。仅一件普通的T恤衫的成本就要10元左右,橡胶鞋、喷雾器的成本则更高。谁出这礼品的钱?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菜农的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资经销商提高肥料价格、在礼品上做得越来越晃人眼,诱惑菜农,而却忽视了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
在这里,我们要提醒菜农朋友,买农资要瞅准正规厂家、品牌肥料去买,关键要看肥料和农药等三证是否齐全等,在标识上确认不是假冒伪劣农资。只看赠品不看质量的后果,上当受骗的对象往往就是你自己。
挑选肥料:贪图省钱买“名牌”
时下,有不少名牌农资产品赢得了菜农的喜爱,这些名优品牌货真价实、售后服务到位,然而价格却大都不菲。
记者来到青州市何官镇马村张师傅的大棚里,他种植的甜椒出现了缩头不长的情况。据张师傅介绍,自从使用了一种叫“肥田X”的生物菌肥后,棚里的甜椒就成这样了。“这种肥料不是很有名吗?听说是名牌我才买的,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张师傅原本想买一种叫“肥田生”的肥料,但到了农资店后却被推荐了这种价格低廉的“肥田X”,其产品包装却与真正的“肥田生”一模一样,只是价格要便宜许多,张师傅认为少花钱却能买到名牌产品,赚了!然而令他没有料到的是,少花钱却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时下的农资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假名牌、傍名牌,它们与真正的名牌产品往往只有一字之差,但质量却相去甚远。“为何这些假名牌、傍名牌能大行其道?就是因为我们的农资打假措施和力度仍需加强,农民兄弟这种既想用名牌农资又不想多花钱的心理在作祟,让这些质量低劣的农资产品有可乘之机,最终受害者还是咱菜农!”寿光市农业局局长杨维田焦急地说。
针对此现象,寿光市蔬菜协会会长杨奎林建议,菜农要想买到真正的名牌农资产品,应静下心来,做到“一瞧、二看、三挑选”。一瞧,在购买化肥、农药、种子、地膜等农资产品时,瞧一瞧厂家、品牌是否有知名度;二看,先看农资产品质量鉴定书、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产品保质期,后看产品外包装上的条形码、厂家地址、联系电话是否齐全和标准;三挑选,就是在瞧一瞧、看一看后,仔细选购那些有质量保证、售后服务好、菜农口碑佳的农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