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农业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根本性地改变了农田种植环境,土壤中水肥运动有别于传统种植方式,这将引起施肥技术的深刻变革,施肥方法、施肥设备和肥料品种必将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笔者上月参加了由中国农资传媒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化工分会在上海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新型肥料发展论坛”,期间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节水办公室高祥照博士以“节水农业与肥料”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作者感触颇深,联想身处西南干旱区,对节水农业更是理解深刻,结合今年肥料行情,特写此文。
2010年,本应是春播繁忙之际,但西南五省遭遇了百年难遇的特大干旱,据不完全统计,受灾耕地面积约1.2亿亩,这给西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沉重打击,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水力资源紧缺的压力。
西南五省市的水资源本应是占全国的40%,但是今年的特大干旱让水力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也变成了严重干旱地带,可见中国的水力环境已变得更为恶劣。毋庸置疑,节水农业是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必要要求。
近几年,国家也在大力支持节水农业的发展,并且取得一定成果,同时随着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大量的现代化种植基地产生,农业应用技术也得到飞速提高,微灌、喷灌等现代农业灌溉发展很快,在设施农业、蔬菜、水果及棉花、马铃薯、玉米、甘蔗等大田作物上得到大面积的应用。相应的,基于微灌、喷灌的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也发展迅猛,据全国农技中心不完全统计,2009年各类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已经达到4.3亿亩(按单项技术,播种面积累计),其中,旱作区地膜覆盖约9000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约1300多万亩,测墒节水灌溉约3000万亩。
近年来,经济作物已成为我国化肥消费的重点,化肥总用量中,经济作物用量已近50%,其中蔬菜和果树占总化肥用量的30%,占钾肥总用量的44%。而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都将逐步采用微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这意味着现在用肥总量的近一半都将通过微灌系统施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将得到大力发展。
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肥料配兑成肥液,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适时适量地满足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的一种现代节水农业新技术。它可以提高水分、肥料利用效率,节约水资源和肥料;提高肥料的有效性,促进作物养分吸收减少养分淋失,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减轻灌溉和施肥劳动强度,省工省时,增加效益等,可以说是优势突出。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肥料利用率可以提高50%以上,节约肥料30%以上。
节水农业对肥料也有明确的要求——全水溶、无残渣,通过微灌管道系统施用的肥料,必须要水溶好,否则容易引起微灌系统堵塞甚至报废,将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水溶性好、配方科学、价格适中的肥料,将会随着微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和推广,需求越来越大,市场规模也会越来越大。
如今市场上真正的全水溶肥料比较稀缺,因为全水溶肥料的原料要求比较高,目前市场上能够生产全水溶肥料的原料只有磷酸二氢钾和硝铵之类的高档原料。资源稀缺构建了行业门槛,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全水溶肥料是肥料市场上的差异化产品,能够生产这种产品的国内厂家屈指可数,即使是能够生产,但是缺乏资源优势,产品同样缺乏持续的竞争力。新都化工一直在持续打造自己的产业资源链,如今除了完整的煤—盐—碱—肥外,又收购了磷矿,投建了黄磷生产装置,自有黄磷将带来磷酸二氢钾的绝对低成本,再加上湖北硝酸装置的上马,硝铵也将实现自产,这也代表着新都化工在全水溶肥料的发展上的竞争优势。
节水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在自然条件日益恶化的今天,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是农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响应国家号召,推行节水农业是业内人士的义务和责任,新都化工愿与节水农业同行。
(作者单位为成都市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