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农作物施肥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施肥方法不但具有不同的特点,而且效果也各有差异。一般而言,大多数作物如小麦、玉米、高粱、大豆、花生、芝麻、棉花、油菜等都可以浇施、撒施、沟施、穴施和基肥(或机播条件下)分层施以及根外追施。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在各种施肥方法中,以深施如沟施或穴施(施后覆土)和根外追施的效果最好,肥料利用率最高。浇施次之,以撒施的效果最差,利用率最低。
不同的施肥方法有其特有适宜部位。但施肥的最佳部位是指既有利于肥料溶解,又有利于作物尽快吸收充分利用,同时又不致于伤害作物的种子、根系或叶片等。一般而言,豆类作物和其他粮食作物,施种肥的适宜位置是在离种子水平距离和种下垂直距离各5~6厘米的地方。在机播条件下,可以进行分层施肥,将肥料侧深施到种子下5~10厘米的地方。追肥距主根的位置远近,取决于作物的种类和株龄。株型高大的作物和株龄越大时,施肥位置距离植株主根的距离也就越远。另外,沙质土壤,肥料宜深施;黏土地,肥料宜浅施。一般来说,肥料以施在植株主根侧5~10厘米,深10~15厘米左右处为宜。
根外追肥是一种特殊的施肥方法,茎叶是根外追肥的适宜部位,特别是生长幼嫩、长势健旺的绿色功能叶,吸肥效果最佳。给双子叶作物根外追肥时,其叶片的正反面都要均匀喷遍。而单子叶作物以将肥液自上而下喷至叶片正面湿润为度。此外,氮、钾、钠等元素在作物体内的移动性较强,磷、硫、氯等也具一定移动能力,而锌、铜、锰、钡等元素移动性相对较弱。对移动性小或不能够移动的元素,叶面喷施时部位重点应在新叶片上,如喷施到老叶片上,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胡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