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0年4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产业政策不宜“一刀切”
——访山东肥料工业协会会长、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杨春升

    《中国农资》记者:对于2010年底前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产业政策、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煤矿8000处,淘汰落后产能2亿吨的目标任务,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杨春升:淘汰2亿吨的煤炭产能肯定会导致煤炭价格上涨。以往化肥市场低迷会向上转移,影响煤炭价格下跌,但是在去年整个市场情况并不是很旺的情况下,煤炭价格并没有下跌后期却很坚挺,这与煤炭垄断程度的提高有直接关系,之前我国有一些小煤窑,这些小煤窑的产量没有列入国家的统计范围内,它对市场的反应很灵活,这些小煤窑直接影响大煤矿的价格走势,至少大型煤矿想涨价很难,目前煤炭整合的力度越来越大,这种煤炭资源统一掌控的控制力也会加大。

  

  《中国农资》记者:那么对于煤炭价格将会上涨,和天然气资源相比,我国的化肥生产企业该去如何辩证对待?煤改气、气改煤的做法是否恰当?有什么合理化建议?

  杨春升:因地制宜、因厂制宜。不能说大家都用气,或者大家都用煤。就是煤当中也不能说无烟煤或者固定床不能用,都去搞水煤浆气化,或者都去搞“壳牌”。应该因地制宜,有什么用什么,体现资源配置优化,能够体现资源综合利用,降低成本,这都是可行的。就我国国情而言,最终要体现原料路线的多元化,无论是气头还是煤头都不能“一风吹”、“一刀切”。有的地区天然气储量充足且能承担费用,有的地区有无烟煤的资源无需考虑“壳牌”,就没必要大改特改。有什么用什么,这些产业政策不宜“一风吹”。

  中国这么大,从时空上讲,同一时段可能差20年,从东到西,从城市到农村,从小企业到大企业,无论从那个横断面或者纵断面都能相差一二十年,所以“一刀切”不现实。

  从纯技术角度上看,无论是加工工艺,还是输送成本,还是对环境的影响,还是对生产者的劳动卫生,天然气肯定比煤炭好,这种天然优势是不好比的,从技术上讲是显而易见的,关键是看有没有。国际尿素生产均以天然气为主,但是我国整体天然气资源匮乏,所以价格略高。在这样情况下,天然气竞争力下降,甚至导致企业用不起,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是一个相关能源之比较优势造成的。

  

  《中国农资》记者:现在业界对于天然气涨价的意见不同,您认为天然气将在何时涨价较妥?

  杨春升:天然气涨价什么时候都可以,现在这样的大气候下企业都已经做好了准备,早涨价就早踏实了。一两年了,大家心里都这样悬着,不利于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有什么政策就赶快出来,总是“狼来了”,大家都拿着棍子等,到最后企业都疲劳了。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