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价格波动,受伤的总是农民,化肥涨价了,零售马上就涨,化肥降价了,往往要很长时间才会传递到终端市场。在农民看来涨和降只能听经销商的。
去年年底,磷复肥原材料大幅上涨。涨价前,很多企业与经销商签好合同,收取大量预付款,在产品涨价后,企业对于预售货款货物不仅提高价格,而且还压着不发货。这种毁约对于经销商来说不但受到经济损失,同时心理上也留下阴影。笔者建议,生产企业能否提升管理去回避因产品成本波动带来的失信行为呢?
在原材料价格较低的时候,产品报价很低,可以收到很多预付款,生产企业最好是测算出现有的低价原材料可以生产多少产品,销售多少量,并估算出销售合同应该在何时运输,一旦预算的低价产品订购完,就可以不再接受低价订单,而是预计今后原材料价格能有多大变化空间,适当调整合同价格,对于流通企业也是一笔明白账,订单下晚了价格只能是高一些的,从企业定价精细化管理上避免出现违约现象,从而让经销商和企业结合得更紧密,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让那些以低报价收取预付款,恶意涨价的企业逐步筛选出去,还化肥行业一个清净。
即使原材料下降,经销企业要求降价,企业也可以通过以上的测算,告诉合作伙伴价格变动情况,共同承担损失,把实情说出来,明明白白做事,我想大家还是会理解支持的。产销双方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不是喊出来的,是一点一点做出来的。
企业因为原材料涨价而违约,表面看上去还算合情合理,实际是在出卖自己的诚信,是在对自己企业的管理漏洞熟视无睹。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要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如果随意地更改合同,必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目前,行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也是企业提升管理的机会,任何事物都是好坏并存,如果只是盯着危机而不想对策,市场会告诉你后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