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眼下正是春耕农资供应的旺季,活跃在田间地头的供销合作社农技人员备受欢迎,农民把这些技术人员亲切地称为“庄稼医生”,他们成为春耕的“主角”。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依托遍布城乡的25000多家“庄稼医院”和26万个配送网点,为农民提供信息咨询、试验示范等优质服务。
四川省什邡市马竹镇农民刘全芬说,通过“庄稼医生”服务,他们春耕生产更讲科学了。 据刘全芬讲,今年种麦子投入的化肥不增反减;而烟地“庄稼医生”却建议她多用肥。原来根据“庄稼医生”对两块地的诊断,麦地的上茬作物是蔬菜,肥力没有用完,所以在这一季就要少用肥;而烟地上茬作物是水稻,肥力基本用完,就要多用肥。
让这些”庄稼医生”腰杆硬起来的背后是当地政府的强力支持。据悉,四川省供销合作社从2009年开始,每年拿出1000万元,对当地农技服务站进行升级改造,建成集农资供应、测土配方施肥、防治病虫害于一体的“庄稼医院”,培养3000名扎根基层的“庄稼医生”。
据统计,今年春耕期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将有2100多家农资企业实行管理、配送、价格三统一的连锁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