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清明”刚过,正是春播生产的大忙时节。近几天,西南重旱区久旱逢雨露,部分地区出现了小到中雨天气过程,给灾后恢复生产带来有利时机。
为指导灾区不失时机抓好抗旱保春耕工作,农业部组织专家紧急制定下发了云南、贵州、广西抗旱保春播生产技术方案,组织云南、贵州、广西当地千名科技人员,驻点到乡、延伸到村、服务到户,扎实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
农业部要求西南重旱区坚定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不动摇,按照“小春损失大春补、水田损失旱地补、面积损失单产补”的思路,抢抓农时季节,种足种好大春作物,扩大水稻、玉米、马铃薯、蔬菜、甘蔗、烤烟等作物面积,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单产水平,努力实现大灾之年粮食和农业生产有个好收成。
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尽管近期旱区出现较大范围降雨,但旱情仍未得到根本缓解。必须算好水帐,以水布局,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大春生产作物结构和种植方式。对于没有水源保障的稻田,要做好“有水就种稻、无水则改旱”两手准备,组织好统一育秧,做到有水插秧的尽量种水稻;确实无法栽插水稻的,及时改种玉米、薯类、杂粮、杂豆等旱粮作物。
同时,大力发展烤烟和玉米套种马铃薯、甘蔗套种马铃薯和豆类、经济林木套种玉米和豆类等,努力提高复种指数,扩大粮食面积,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