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0年3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缓控释肥


      访谈嘉宾:

  农业部新型肥料创制重点实验室主任 刘兆辉

  中国石化工业协会农化服务中心副秘书长 徐兴家

  深圳德钾贸易有限公司 肖焱波

  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石元亮

  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赵军

 

  记者: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缓控释肥料标准对规范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新型肥料该怎样进行市场定位,如何去推广?

  石元亮:是的,我国制定了一些新型肥料标准,国家用标准名词加以规范,避免市场一种混乱和偏差。

  在新型肥料推广中,把自己产品的特点和品牌推广开来,这样有利于经销商产品的继续宣传和网络市场运作。

  

  记者:企业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了行业规范化的进程。请问站在企业的角度,该如何定位企业在参与制定标准中的角色?

  赵军:企业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对标准的制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我们在这期间做了大量的实验,获得了宝贵的数据,最终形成了稳定性肥料发展标准。同时,也有利于帮助企业实现产品规模化、产业化。企业通过标准的制定能够促进工艺提升,改善工艺生产流程,从而实现产品的提升。此外,还有利于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达到行业自律的目的。

  

  记者:新型肥料与农技、农化推广工作应如何结合,并具体从哪些方面展开?

  刘兆辉:现代的肥料很大程度是可以概括成为了农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农技应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产品的建立、生产过程中的配方积累层面的涉及、销售过程中的培训和推广、后期的跟踪。新型肥料的推广更重要的应该是与农化服务的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就是一个方面。

  

  记者:企业在新型肥料推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有哪些?如何去应对?

  肖焱波:新型肥料价格相对较高,农民承担风险的意识较低,不太愿意去尝试,这就需要一个说服的过程,这对于上游企业很难。我们一直坚持在做相关的农化服务,最近出版了一本《作物营养和诊断施肥》的农化书籍,介绍了相关的农化知识。委托大专院校把应用的效果做出来,做大量的田间示范工作,和农技站和经销商一同来做,之后做一个完整经济分析。简单地说,先把效果做出来,把上游的客户稳住,然后把农民的用肥习惯引导到使用新型肥料的层面来。

  徐兴家:农化服务不是一句两句话可以概括清楚的。我感觉新型肥料的推广最成功的就是前几年推广的硫酸钾复合肥,即硫基复合肥。其成功推广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一是成本降低;二是其推广已具备了在我国大面积推广的基础;三是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需要。目前的生物菌肥将是一个方向,有机-无机复合肥要想在我国推广开,个人观点N、P、K还需要高一点,合理的施用化肥也能生产出有机食品。化肥生产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要想获利首先要解决成本问题,要想发展,只有未雨绸缪,把看准的肥料坚决地推广下去。

  

  记者:好产品最终要让消费者去接受和认可,对于踏踏实实做农化服务和农技推广工作的企业有何建议?

  刘兆辉:这既是很常见的问题,也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第一步还是要重视整体的设计,生产出一种对路的产品;第二要加强宣传,如何把环保的概念和其他综合的问题联系到一起,就需要加强对经销商和农民的宣传;第三要加强与媒体和国家相关部门的结合;第四,终端的服务工作怎么完善好,服务热线的方式怎样运用好。总而言之,还是要加强综合宣传才能出成绩。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