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3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发展水溶性肥关键是农业有需求

本报记者 汪 洋

  图为论坛关于新型肥料营销讨论现场,从左二依次为高祥照、朱小敏、吴红文、王大伟。

  访谈嘉宾:

  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节水处处长 高祥照

  南京百阳垦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朱小敏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植物营养部经理 吴红文

  青岛瀚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大伟

 

  记者:您眼中的新型肥料概念是什么?

  高祥照:我所理解的新型肥料包含:第一,适应农业发展新需求而发展的肥料新产品、新技术、新组合;第二,农业今后的发展要节水;第三,节水农业发展的四个模式,也就是肥料发展的四个方向,即长效肥料该向何方发展,水溶性肥料该往哪发展,现代生产中对于抗逆、抗旱、抗倒伏的肥料该往哪发展,现代传统的复合肥怎样发展;第四,现在做肥料不仅仅是要做贸易,更重要的做市场、做营销。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关键是我们怎么去适应新市场。

  

  记者:使用有机水溶肥种植出来的产品是否属于有机产品?如果不是,这样的有机水溶性肥料还能否成为“有机”?其卖点又在哪里?农民还会接受吗?

  高祥照:据我所知,有机产品是一种认证,不同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机构认证,而不是官方定义。而一种机构认证是否能得到承认,关键还是由市场说了算。有机肥是否符合有机产品的需求,这只是走了一个过程。

  有机是指上世纪60年代很多西方人经过化学农业和石油农业、白色农业,厌倦化学产品的时代,我心目中的有机是一种理念,随着科学发展,现在一些机构认证的有机不仅仅停留在以前所谓的“有机”,而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有机,但这个有机的过程也需要科学的施用化肥和农药,同时,人工参与和机械参与要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以内。

  

  记者:水溶肥市场的大门放开之后,更多的国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它们的进入对国内企业有冲击吗?本土企业如何应对?

  朱小敏:有一句话感触很深:“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我们要找对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和趋势,通过分析几十年化肥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可耕地面积存在大量的问题,首先,土壤缺乏中微量元素;其次,土壤板结现象严重;最后,土壤微生物菌素遭到破坏。

  问题存在说明市场有优势,才是我们要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领域。水溶肥进入我国市场首先还是国外大的化肥公司,国内中小型企业缺乏大的战略规划,但大的国外公司缺乏渠道建设、终端细致的农化工作,这刚好是我们国内企业的市场定位和战略定位。

  我们公司很年轻,2006年3月才成立。我认为做水溶肥的公司首先要有建立一个存在的价值,促使我们要有一种社会责任,建立一种核心价值观。基层的农化服务工作很重要,目前的水溶肥缺乏专业人才,目前正在招聘大学生做细致的研究。一个行业的发展要靠政府、行业、企业共同扶持和帮助。

  吴红文:如果外资企业是一只狼,那我宁愿把自己比作是一只可爱的“灰太狼”。外资企业并不可怕,所作出的贡献也非常大。外资企业会赚一些钱,但更多的是对农业的发展有一种促进作用。未来节水农业将是一个发展方向,我所做的水溶性肥料的销售非常有成就的一点就是把根和营养的关系讲透了。

  王大伟:我认为国内水溶肥市场竞争还没有达到非常激烈的层面,关键是企业、经销商、农民对行业发展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它应该是一种功能性特殊的肥料,在特定时间、特定的生长环境下发挥一种功效的产品。外资和国内企业相比较,更多的还是国内企业占优势,比的还是一种综合竞争力。

  

  记者:关于水溶肥的质量标准制定情况是怎样的?企业如何应对未来的发展方向?

  高祥照:水溶性肥料质量标准更多的是引用叶面肥,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我更青睐未来水溶性肥料的发展是要适应未来农业市场发展的一种肥料。未来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势不可挡,包括灌溉设施的发展一定会超过我们的想象,适合于这类肥料的标准目前还是一个空白,未来肥料的标准将会细分。产品和技术永远走在企业的前面,我们愿意和大家共同探讨这个话题,只要社会有需求,愿意一起和企业共同制定行业的标准、规范和立项。

  我相信水溶性肥料的发展随着我国资源和技术的优势的不断发挥,价格不会有想象中的那么贵。关键是市场有需求、农业有需求。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